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96|回复: 0

【转帖】【随笔】我只是想要一碗白米饭

[复制链接]
鲜花(18) 鸡蛋(0)
发表于 2010-2-17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轩辕无天 于 2010-2-17 07:16 编辑 & F3 q4 x9 }5 v2 s3 B

! d) w( h) a, ^作者:微笑的面具
% @! B4 T& |1 ~3 P7 I$ o! a
0 S! I- m/ l: h国庆又到了。 这次是60周年大庆。 城市一片欢欣,屋檐街角红旗飘飘,窗外树影飘摇。 这个红的都市中,有白领,有小工,有乞丐,有富翁。珠光宝气,尘土飞扬,各有各的信仰,各有各的理想,他们为之奋斗为之拼搏。传奇就在这里。 4 m/ T2 E' |9 g

7 ]1 A4 o( ]* n2 p. E9 o) {: g记得07年国庆,7天。 我们在世界公园,向游人介绍、宣传汉服,满满的热情让我们即使从早站到晚,嘴角起泡,3人加起来只休息了1个小时。在回去的路上也依旧十分兴奋的向同行的路人介绍汉服,告诉他们:汉服为何消失,因何重回,我们汉族人并不是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民族!或赞同或批评,总是雀跃着,只因又有一个人知道了汉服。 / t6 U' B: K; w7 W
: _$ T: d$ B: p, ?( ~0 Q
“7天下来,国内国外游客,每天如果有100个人,那也有700吧”,我们私下开心的讨论着。尽管当时的我们十分幼稚,但是我们的热情,光华无双。光阴中记载着我们的笑脸,我们的汗水,我们的坚强,我们的犹豫,我们开心,我们哭泣,我们悲伤,我们无奈,我们无悔。 6 ]: e3 R' ^( ^1 A

- M- c6 o  |. P! O0 U; g' H( X+ F犹记得,第一次知道汉服时候,用3天看完了数个网站的精华帖,如饥似渴,被帖子里饱含的情感所感动,因喜因怒。犹记得,第一次参加汉服活动,局促不安,迷路了还遇上手机没电,所幸遇上同袍,方得解救。(- -我在附近绕了15分钟,其实就差一堵墙。路上和汉唐兄互相路过数次,却是都不认识对方,最后是回到站牌,方才遇上出来接人的大秦兄。呜~)
7 t. c6 N: X+ r% H) o6 C
! s1 H# z6 N) |- y犹记得,冬至那天我们在野柳别馆,天寒地冻,小胖、大秦等谈论服饰,谈论民族困顿,站在- -屋顶。。。' C4 \/ Q- W; y+ h5 {3 U
% [  f1 E" r6 l) [
犹记得,我们集体出行宣传汉服,衣带飘飘,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却为了一个目标走到一起。只因为我们说“我是汉族人!” 2 G+ I5 T0 [- s7 d' e( \

: n5 v0 g- h! L犹记得,上巳,樱花盛开的玉渊潭,满目游人,尽穿和服。小丰姐为汉服不被理解,声嘶力竭泪流满面的情景。“汉族人穿汉族人的衣服,有什么不对!”* d, k2 A- y5 P" j  ]
7 G4 A" k/ ~% q( P5 E/ `; j
犹记得,汉风食邑开业,百多同袍共聚,杯觥交错,京城并非胡虏地,汉风自是从此起。
/ e+ _& _" c( s: Z2 G7 v
# d; A6 F5 ]- J* Q6 G- C犹记得,七夕,中秋,重阳,冬至…… 1 d9 _. G/ J" i& f
% Q4 ]$ P/ g2 u. N, W+ N' a
江湖,有人来,有人去。 1 d$ C% j) Y6 p- C  d2 w+ e
1 ?1 i+ h- t& u. J
09年4月份,上巳后,组织这场活动的我和黑猫,疲惫不堪,踩点,构思节目,人员安排,物资采购,花了我们大半个月的课余时间,很难想象之前前辈们是如何忍受得住这般辛苦,更难的是活动当天,引导吧友按照预定的节目单进行活动……
& g3 M9 K) G& t: {* S6 p, L& Z2 H
几番想退出不干了,心里却总是舍不得。这时,少卿说“单干是不行的,我们要团结起来。”我自然是双手举得高高,十二分同意。众人皆欣然附和。于是,开动脑筋,进行组织架构。白了头,多了皱纹 3 A" J1 A* k- Z' ^, J
。。。咳咳,说笑说笑。如此半月,吧务组初成。其中诸多辛苦不多絮叨。
4 r5 i# }3 [( L& o/ c' x! U8 C" R& \3 _4 |- I/ C5 H
时光荏苒。此时正逢国庆,民大的同学们却要穿上服务员套装,小丑套装上阵游街,学校的负责人却也太不把学生放在眼中,自是群情激昂,抵死不从。有吧友向吧务组求助,自是义不容辞。吧务组隔天便将第一批衣服送到了民大的同学手中。大家知道的是吧务组一天就把衣服送到了,却不知道这24小时里都发生了什么。
  h' g0 N; ~; l( I$ s  [* f! d3 n0 G
当夜,吧务组便紧急开会,在吧务组内收集衣服并向相熟的朋友发短信打电话筹借衣物,当结束会议(第一批衣服的借、取、熨、送事安排停当),却已到了3点。而第二天大家仍需四散到京城各处接收衣服。
$ K# t7 E6 ~1 A; q; ^
7 z, X2 C+ G( r* U8 e8 F, ^/ [我们的同袍,国王的新歌,有经验的人都知道5套汉服放一起会有多重,她却不吭声的坐了N久的公交把衣服送过来,一个娇小的女孩子背着五套厚重的衣服。9 N7 O! E9 {8 s) h4 O+ j: M

+ c& w3 T$ b% n% H. X$ V# x: {魁儿,我们大家都很喜欢的活泼小鬼,但很多人不知道这孩子是带病出来把衣服送来给吧务组,还主动出借了自己一盒子的头饰,如此体贴。但是,自己连饭都没吃,踏夜而至,却只有星月相伴而回。( V, e, P$ Q: p" {

  g+ |, k; E$ Z6 N墨青,表扬一下,之前已是跑了2天的外联了,腰肌劳损,马上就要去做手术了,还给我们送来了6套衣服,而我也是事后才知道。还有谁能这样?& t% N5 Q, M  j  B  S

* r9 U6 G" @! i$ n, ~+ X* y英道丹青,一个俊朗的物理学博士,平时不声不吭做学问,这次也表示如有需要,鼎力相助,衣服愿意出借。喂喂喂,人家衣服一件可都是上千元的啊。你随便把你家的几千块钱的东西拿出来借给素不相识的人试试。
2 N6 K+ n& ~2 b: l$ F' e
3 v% P2 `! |; o2 q6 w3 [- E还有我们的枫林,不单借出了数套衣服,还把自己所有的假领和中衣全数的交给我们吧务组。
7 w7 F& k5 z1 w1 U& r6 p$ p, j3 ]2 q9 G8 ?
还有更多的可爱的人们,得到消息后积极把衣服拿出来,出借了却不愿声张。只让我们从心里感动。 ( Y3 n& Q- S& R1 ]5 l
; n7 _/ h6 O7 ~, j" Y* u
我们没工资,没补助,为什么愿意来做这些累活,为什么愿意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做这些看不见实质回报的事情呢?不多说其他,单只这样的朋友,便值得我们去付出,何况我们还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而共同前行的。 ( z: }0 u/ j1 f8 o' j
( B; _5 O+ x0 E; ]" S
我也曾想过凭什么是我,为什么是我们。别人可以坐在家里听着音乐看着书,舒舒服服的。三两个人聚起饮酒作乐。他们是在舒适的房间里,我是在京城地铁与公交上。他们在嘲笑着我们兴师动众,嘲笑着我们的徒劳无功,每次大费周折用心宣传,只能换来寥寥几声“好”。没钱拿,白费力气,还得赔进去无数精力、心血、时间和金钱。
. M  u: V7 X' c* d" ]; z4 ], t% J7 j. O# z$ j! N4 w4 g
有的人总说汉服就该是高雅的,是精英的。你们这些没学问的人,是不配参与汉服活动的。他们拒绝大众化,追求少数派,独门独院的生活最好。我可不这么觉得!没读过四书五经,不会琴棋书画,不懂服装制式,没学历史文化,这些能成为我,一个汉族人宣传自己民族文化的障碍吗?不可能的!
2 g% r1 ~1 X# w$ ~不会,我不能学么?古人云,达者为先,也说过后来居上。(想举例,但是没脑子了。。。) 0 |3 K' _/ E" i" @! U7 Q
; l% n+ m$ x0 v
一个民族的振兴也绝不能就靠几个人,一定是广大群众共同参与进来。一个时代的变迁是整个时代的大部分人所决定的,是人们共同的心愿所致。而这群人,是最普通的,最渺小的,而这群人就是日常生活的你和我。我总在想,我们每宣传一个人,就多了一个人知道汉服,就有可能导致他的亲戚朋友,街道邻居了解汉服。每让一个人知道,就有可能让十个人知道汉服。这样算来,我们的工作也没那么难。只要我们愿意一直做下去,通过合适的方式,有条理的做。总有一天,汉服的普及程度,会像大米饭一样普通而必须。这就是我的心愿,就一碗大米饭。
" A3 ~1 Y1 H$ t# d
, O, a, P: A$ B, a  W0 ?任重道远,我只一心,千难万难,何难之有。愿诸君与我同行,愿我华夏衣冠重回这片土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5-30 22:30 , Processed in 0.23318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