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22|回复: 0

固守真道的奥秘

[复制链接]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0-3-12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3952; Z3 c- k# S4 n; o6 G% U5 |

' o# ?! A! p: A- y罗马皇帝尤斯丁尼(Justinian)在553年在康士坦丁堡召开的“第五次大公会议”,想要赢回“一性派(Monophysites)”(主张道成肉身的基督,只有一性)的民心。虽然尤斯丁尼胁迫罗马主教认同此“第五次大公会议”的决议,但是却造成了西方教会内部的分裂。而东方教会内的“一性派”并不领情,反而继续走向不归路。. T; o% |  C3 c8 r5 {0 T

3 E% h( j( E; \/ v5 k% P“一性派”在叙利亚与埃及等地的发展
2 o- e' J! n) c0 P7 R6 Y, N/ K* l; f# n1 Q. U8 m
康堡的大公会议之後,“一性派”认清皇帝不会放弃《迦克墩信经》。叙利亚与小亚细亚的“一性派”领袖,早就拒绝接受迦克墩正统派人士,来施行圣礼。他们在安提阿的塞弗如(Severus)领导之下,组织地下教会。叙利亚的修士雅各巴瑞底(Jacob Baradaeus),後来出任艾狄撒主教;他常秘密化装出行,在各地组织培训“一性派”教会,以叙利亚文为崇拜语言,在北叙利亚的修道院与村庄,组成“雅各派(Jacobite)教会”,在自设的安提阿主教长带领之下发展,一直存留至今日。, r" g* x0 E0 |) f* }' _
, r7 J+ v+ Q- X' Q7 N0 }) T) k5 k
在埃及的“一性派”势力庞大,根深蒂固,不断抵挡来自康士坦丁堡皇帝的压力。虽然经过内部分裂,仍於575年发展成合一的“一性派”教会,自设亚历山大主教长,与大公教会的主教长分庭抗礼。此派教会以本地方言“科普地话(Coptic)”聚会,被称为“科普地教派”。虽然埃及经历波斯与阿拉伯人的统治,但是科普地教派存留至今,占埃及人口的十分之一。科普地教派也派遣宣教士进入衣索匹亚,将原有的大公教会改组,成为“一性派”教会。衣索匹亚“一性派”教会也存留至今,受亚历山大的科普地主教长的领导。
4 E) O2 t$ d$ ?' n. @" c2 g$ g) T8 ]. V
亚美尼亚(Armenia,今日土耳其的西北方)在第四世纪初,由加帕多家来的宣教士贵钩利(Gregory the Illuminator)传入福音,全国归主。後来当“聂斯多留派之争”时,亚美尼亚教会接受康堡主教长的信函教导,采取屈利罗的立场;他们後来接受郑诺(Zeno)皇帝的“联合条款”,误以为《迦克墩信经》是聂氏的立场而拒绝之。他们於595年在首都召开全国教会总会会议,宣布采取“一性派”立场。亚美尼亚後来被回教徒攻占,人民大遭逼迫;此後,许多亚美尼亚人逃离家乡,散居各国。" n0 O# e: z3 k) @1 G
- m% J. P7 @, F$ x
罗马帝国的困境
9 Y! _! J) n4 D$ z
5 D0 x+ A+ `- d+ z+ a3 X% _) P皇帝尤斯丁尼於565年逝世之时,“一性派”已经与大公教会决裂。他的儿子尤斯丁二世(Justin II)即位後,发布“宽容谕令”,劝勉帝国境内所有基督徒停止争辩。在尤斯丁二世任内(565-578),罗马国势日衰,东境的波斯帝国日益强大,罗马军队忙於抵御波斯的大军,使得他们无力防止北方蛮族入侵∶伦巴人占据义大利半岛北部与中部,其他蛮族也常劫掠巴尔干半岛与希腊。等到西拉克力(Heraclius)皇帝於610年即位时,罗马帝国已经摇摇欲坠。$ I  v4 S3 Y( z  J
1 ]) r$ f$ _3 c3 S# h, ^) }
主後611年,波斯大军入侵叙利亚,攻陷安提阿与大马色;618年,他们攻下巴勒斯坦与埃及。“一性派”的广大民众,虽然并不欢迎入侵的波斯军队,但是他们并未给予皇帝军队支持,一同抵御外侮。斯拉夫蛮族也入侵至康士坦丁堡外围,西哥特族已将罗马军队逐出西班牙。看来,罗马帝国大势已去。
) X1 M; l3 e- b3 Q) P6 l  g
, _4 K/ U$ O  h西拉克力皇帝力图中兴,整军经武,重建军队;他领军与波斯大军争战,在622至628年间,打了三次胜仗,甚至进入波斯境内。他在630年迫使波斯与罗马签订和约,将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等地重归罗马帝国版图。西拉克力深知必须藉此契机,赢回“一性派”的民心。- f" w& ?% V( y! s2 o) [
( _+ X4 s$ N: f9 G
“一动力论”的妥协# c/ S7 ?6 m, A7 s* e

$ u! s2 U4 D! K$ l/ i% E$ c- F康士坦丁堡主教长撒吉珥(Sergius),向皇帝提议与“一性派”妥协之道,在於同意“一性派”的主张∶“基督只有一动力(energy,activity)”。此说法为“一性派”神学家,冒名为多尼修者(pseudo-Dionysius)与塞弗如所支持的。其实,“一动力”名称是亚波留尼斯(Apollinaris,被381年康堡大公会议定罪)先提出的。虽然“一性派”并不认同亚氏,但是主张“一性一动力”观点,是与亚氏相同的。
  p( K' I, e/ D. B
! H: H) C5 {" e  T+ f《迦克墩信经》是根据利欧的《大卷》定案,利欧的《大卷》清楚表明∶“动力来自属性”,所以“两属性”有其各自的动力。撒吉珥认为“动力来自位格”,所以承认“一位格,一动力”,与“迦克墩”的“一位格二属性”并无冲突。因此,他认为可以接受“一性派”的“一动力”立场。
9 l4 B- g/ q/ X4 F& n
3 G  i: P, O- k, X; S0 }( N6 N8 z撒吉珥的说法,说服了西拉克力皇帝。皇帝就以此与“一性派”领袖妥协和解,获得初步的成功。但是,此作法在巴勒斯坦,遭到正统派修士们极力反对,并且他们年高德劭的领袖苏弗若尼(Sophronius),於634年被选为耶路撒冷主教。西拉克力与撒吉珥,被迫必须寻求罗马主教的支持。3 K- \1 N; `6 g7 C$ E: |

. o0 m) d6 W9 [- r2 }. {“基督一志说”的起源
2 P" N6 u0 ?: B* H% Q1 C3 j6 X  r* x5 n) W4 Y8 X1 _
罗马主教昂那瑞司(Honorius,625-638)的答覆是温和的反对,他认为若要提出新的教义,必须召开大公会议来讨论;他指出“一动力”的说法没有圣经支持,并且他也解释“两属性”暗示“两动力”。然而,不幸的是他後来却说∶他接受“基督只有一意志”的说法。昂氏的立场虽然友善,但使得西拉克力与撒吉珥的“一动力论”落空。: u; X3 s8 [6 z" T9 G( v$ s

0 D& b% E2 U( K% ]阿拉伯半岛局势变化,默罕莫德於632年死後,伊斯兰回教大军席卷阿拉伯世界,大马色,安提阿与耶路撒冷相继陷落。虽然情势吃紧,西拉克力还是於638年颁布谕令“信仰释义(Ekthesis)”(由撒吉珥起草),遵行罗马主教昂氏的立场,禁止讨论“一动力或两动力”,宣告“在基督里只有一个意志(Monothelitism)”。$ L9 g4 D" c1 h( J5 ^

+ K; [( \% o0 b. X& r当时因为叙利亚已经沦陷於回教徒之手,西拉克利的谕令在当地已无意义。然而在埃及,此谕令带来“一性派”与坚持《迦克墩信经》者之间,升高冲突。这使得民心分裂,助长敌人的攻势;641年埃及沦陷於回教大军。西拉克力於642年逝世,他从波斯人手中夺回的失地,又再度沦陷於回教徒之手,并且万劫不复。
- U0 |, A/ O/ a; G$ l5 W% H
) v& |  N" j! d' z第六次大公会议6 b& j5 G- d4 x

( |% C0 {2 S! E* I  V6 P* y8 {) j/ c由於西拉克力的谕令颁布,“一志说”成为罗马帝国宫廷的立场,所以“一性派的争论”仍然没完没了。後来,东方教会神学大师麦西穆(Maximus the Confessor,约580-662),指出“意志”与“动力”都属於“属性”,并非属於“位格”。因此若说“基督只有一意志”,就等於承认“基督只有一性”,否认了《迦克墩信经》的“一位格二属性”的正统信仰。
5 f) A" S# _% H3 h! P( {1 C% p0 x0 u' G* S8 X
罗马主教马丁一世(Martin I)与麦氏的立场相同;麦氏在帝国东部与北非,马丁在帝国西部,公开指明“一志说”的错谬。皇帝康士坦二世(Constans II,642-668)见到情势不妙,就於648年颁布谕令“信仰立场(Typos)”,声明采取中立立场,严禁讨论“一志或二志”,违者放逐。皇帝的目的是想要止息纷争,但是忠心坚守真理者,是不会静默的。
( ~0 B. ~$ U3 W1 @, t$ B/ I' U
* U; d& Y) ~& V) ^* H马丁於649年在罗马召开西方主教会议,宣告“基督有二属性,神人二性各有其意志”,同时也发出普世信函,宣告两位皇帝(西拉克力与康士坦)的谕令不当;并且通知皇帝此会议的决议是正统信仰。如此一来触怒皇帝,康士坦先将马丁囚禁於康堡,并凌辱虐待,然後将他放逐远方,死於异乡。後来,皇帝也将麦氏囚禁於康堡,虐待并放逐至死。马丁与麦氏宁死不屈,为主殉道。0 `+ b8 U0 ?% i4 t) b. P
: q' S  X, [; T, m  x) \
康士坦的继任者,康士坦丁四世(Constantine IV,668-685)想要促成东西方的和谐,就与历任罗马主教保持好的关系。到时机成熟时,他与罗马主教雅佳德(Agatho,678-681)达成协议,拒绝“一性派”的“基督一志说”。康士坦丁於680年7月至681年9月,在康堡召开“第六次大公会议”,经过仔细讨论後,大会宣告“基督具有神人二性,二属性的意志从未有矛盾冲突;他的人性意志(无罪的)总是乐意顺服他的神性意志(全能的)”。$ T* H# x/ s3 P3 y* b, N+ Y! o

* }' ]& h# j# I, Q$ P' K此次会议持守《迦克墩信经》正统信仰,定罪康堡主教撒吉珥,与罗马主教昂氏。此次康堡的大会,总结了“迦克墩大会”与“第五次大会”有关“基督的位格与属性”争论。大公教会与“一性派”终於彻底分道扬镳,直到今日。& ~& l3 k4 l- n) Q6 \

( o8 s1 j& j+ ~6 j然而,令人兴奋的是∶在“宗教改革”之後,抗罗宗的宣教士在19世纪,已经进入“叙利亚雅各派”,“埃及科普地派”与“亚美尼亚派”等教会中,传扬福音结出一些果子。由於改革宗的宣教士不属於希腊东正教会,又有被罗马天主教逼迫的经历,比较容易获得“一性派”信徒的认同。“一性派”教会归回正统信仰,是我们的祷告与盼望,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回教世界,熟悉阿拉伯文化,他们的归正必能在中东带领回教徒归主。5 C. x- w7 ]$ c: Q7 a; B

& Y' l& v/ n+ R8 y% a7 Q“基督论之争”的总结8 _0 v. L- b& O5 S' \' R6 E

8 A) J- e. n' U6 c早期教会中的“基督论之争”,终於在“第六次大公会议”划上句点。教会在血泪中经历神的恩典,也学到宝贵功课。“基督的位格与属性”教义,与“三位一体”与“道成肉身”真理是密切关连∶
! \9 i1 ]* M0 {+ ~4 k5 ^+ \  c) z& G) ~4 |7 f. R" ~
1. 从“亚流派之争”,“尼西亚大会”认清“主基督是与圣父同本质,他是圣子的位格”;. ^: @/ n) L# X! Y3 A1 Y+ b
" Q( G; J% Y1 E% w
2. 从“亚波留尼斯派之争”,“康士坦丁堡大会”认清“基督的人性是真实且完整的,并非神性的“道”取代人性的“灵”;
$ ~$ j% Q8 `' d/ p; b, i) i0 v8 A4 ]6 q5 v( j0 x
3. 从“聂斯多留派之争”,“以弗所大会”认清“基督是一位格,并非两位格”;
- U0 m- w6 X1 e' c" P( P
- o- M, h* ~1 a4. 从“犹提克派之争”,“迦克墩大会”认清“基督是两属性,并非一属性”。
) ?4 X' n0 J; x' `2 K8 |; w( j+ k
所以,从“尼西亚”至“迦克墩”四次大公会议,确认了圣经的基督论教义。第五次与第六次大公会议,继续坚守《迦克墩信经》;虽然想要挽回“一性派”的努力未能成功,但是也确认“一动力说”与“一志说”是不合圣经。: D/ G, s" T9 A! k
, I& ~4 ^* B: i# x4 M3 T, O. A
结论∶“固守真道的奥秘”
) L% I9 |+ r+ ]( y& c. G4 M4 X; f, L2 C4 ]" m& z; |# k
从第4到第7世纪的“基督论之争”,不仅是防范异端、抵挡邪说,更是在积极方面,使得教会领袖认真查考圣经,认清“主基督的位格与属性”的基要真理。这对我们基督徒的信仰与生活,具有绝对重大意义∶
! p& [- ~5 W: A
& y* v. F$ K& l& O' f7 _* v/ f1. 主基督具有完全的神性,道成肉身取了完全的人性,成为神与人之间的唯一中保,使我们得救到底。+ `; l" s, l' Z

: I7 H" R# H! N2. 主基督的神人两性,在其位格中的永远联合,保证了“以马内利∶神与人同在”是永远的;神永远不会离开我们。2 {# r2 o( F  W# t3 V, c
+ H8 U2 U8 c- N9 T
3. 主基督具有真实的人性,与我们相同;基督的顺服,完全顺服天父,遵行律法的一切要求,并为我们死於十架承担咒诅,使我们得称为义,成为圣洁;基督与我们认同,体恤我们的软弱,要领许多儿女进荣耀里去,是我们救恩的元帅。/ Z" O9 Z4 H1 f9 i# M

2 q/ @. O* x% `2 F* c' S4. 主基督的人性,有其成长过程,“智慧和身量,都一齐增长”;“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他既得以完全┅┅成了(我们)永远得救的根源”。所以,我们“新造的人”经历苦难,学习顺从,必然有其成长的过程。
& K# {6 V3 r. O' }1 d; c. k' e$ w8 x: s" `5 A
5. 主基督向天父祷告说∶“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基督的人性意志,总是顺从天父的旨意。这显明∶三一真神的救恩计划,预定塑造我们成“基督的模样”,乐意遵从他的旨意。这就是神叫万事互相效力的目的(《罗》8∶28-30)。
' V. O3 {1 {0 R3 m" h! O. Z& G" Y1 u
; \6 N0 _6 m1 O上述这些圣经真理,是关於“神在肉身显现”的“大哉敬虔的奥秘”,虽然是超过人所能理解的,但的确是我们得救的基本关键。先贤所信的“纯正话语的规模”,就是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这就是早期教会竭力争辩,牢牢守著的“善道”。今日的教会处於後现代的乱世,岂能不“固守真道的奥秘”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6-18 16:32 , Processed in 0.11509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