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2) 鸡蛋( 0)
|
7 [4 V ^, r0 x7 e7 n( c) e( q6 B; ?) g0 |) T7 X* d) D% ?( P: }" A; r
+ ]8 g( N6 l8 Z( i. O 佛陀证悟了人无我、法无我,觉性已经圆满了,以智慧转了三次XX,针对众生根基宣讲很多了义不了义的佛法。佛法有教法和证法,教法可以称为XX,证法更可以称为XX。, z' p) k) K0 j& ]
, g/ [1 y+ X# Z9 i- S; D
9 |! A7 }/ n7 Y+ d7 Q# d4 k
6 W. V* f2 y6 @; Y4 L9 _; H
# E3 I( S& D- ~0 h, q3 t5 a Z
2 A7 t5 N# _ U+ q5 Q! s" p 教法是经律论三藏,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传的,一个传一个,接连不断,传承也不间断。佛出现到现在至少有两千多年,在此期间都是这样传下来的。证法是戒定慧三学,这都是众生相续里的功德。但这些功德也是可以传的,当时佛也是这样给弟子们传的。现在也是,当弟子的相续成熟时,上师也会以持明表示的方式传达境界。
! @3 z8 @4 @$ }; i
6 h+ S9 r& j% h4 j: c/ Q H
! b, _4 z. N1 M2 Y1 ? - }0 w) o3 R- p( N* L; v$ S' u- X( h& J
& t- I( v& C# N8 I, Q5 L8 L* x6 g5 g( F
当弟子的相续成熟时,上师可以通过持明表示这种传承方式,传达给弟子,弟子的相续中也会产生跟上师戒定慧三学一样的功德。这也是法脉相传,以此传下来。所以教法和证法都可以称为XX。+ d$ S8 Z) }. J6 q
" P' n: T9 ?, h* B* p
. W2 @% J( Q% R. C) S ! n; W2 O, ]3 }
/ u9 x& @+ k0 f% J) |+ g0 n% t% N$ e/ i# Z8 @4 i5 {) @# B
现在已经到佛法即将隐没的时候了,所以现在要传承下去很难。闻法的人少,真正精通三藏的人很少。即使有人传也没有人听,有人讲也没有人学。这样传承就会间断,XX就转不起来,这样教法可能就要结束了。
5 A" P. n/ w$ C6 q, c! Z/ e* k8 z' k7 g# ?3 }( ~. A$ Q) l
2 Y2 r- z4 n" o& _+ B 4 u* B* K. `( q8 u6 \
, R0 y( H5 ~8 J5 i) y
) Z+ l' Z' }0 Z+ L! _: n 现在学佛的人多,出家的人也多,但是真正有戒定慧的人很少。尤其是上师苦口婆心,师父良苦用心,但是弟子相续中始终无法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这样下去,证法也转不起来,那么教法和证法就都隐没了。 / ]& m0 J, z: D0 x# l
, Q* K/ a) Y* V) g1 S- ]# I. M' X* O2 _$ t1 k8 T% o4 o
. o' R. {4 [* b5 v/ z# M; ~& {" Q
! n6 T) F0 _9 R% M0 f: Q S 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灭佛的活动,比如说藏地,以前藏王郎达玛期间也灭佛,很严重。但是只毁灭了教法,没有毁灭证法,很多人相续中戒定慧三学还是存在的,所以法脉没有断。虽然暂时没有教法了,但是还有证法,这样佛法也不会隐没的。2 p7 ~- k9 V" q7 U4 v
4 Y2 b; X2 P% T
" E* K9 T5 ~' K: I
: g3 t5 u2 [* D
/ N8 b8 z- r0 N: J
# h. D" n( u( J2 ` 现在即使有教法,但是也没有证法了。虽然有人讲有人听,但是,讲法的人比如我这样的人和闻法的人,相续中没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这样尽管教法在转,但是证法已经不转了。实际上XX就不转了,这样佛法即将隐没。
6 N& `# h' E. \+ o8 d9 ~; q9 R
2 m* Y8 }/ y* Y& g) N2 v% ]
5 f6 |; m7 e- w( u; [! n) Z) z; t
& }: G* k' e q7 r0 `0 g4 X* E$ E
- {/ F4 @3 f1 [' P2 M0 y7 P1 M. ~" }$ ]8 E- X& i
所以佛教里有个像法时期,表面上有寺院,表面上看很兴盛,有讲法的人,也有听法的人,但实际上没有了,因为这些人的相续中没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了,这样证法就隐没了。证法隐没,教法存在,也没有意义。如果教法暂时不转了,但是证法还继续转,也是有意义的,佛法不会隐没,不可能断灭。所以大家应该努力,学佛、修行的目的是在自己的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这是我们闻思、学习三藏的真实意义。0 @# N, M' d9 ^! B- T6 i7 @1 z
0 a h9 }' X& L+ F- n X% r' n* y7 N9 \2 d& p
$ j1 }/ j9 D1 J" R" q& F
: i1 {6 \; j$ E* x: V# a. v- P
# b) ~" u; l6 @' J
0 b ]' Z" L4 }1 m, ?! z
A$ l% {/ l5 u: W
3 \9 N% E3 P( M ——摘自《现观庄严论》讲记2! t* b$ G0 Y3 ?7 M8 |$ s/ A
* s5 G& G; a- ?2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