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89|回复: 47

【原创,怀旧】年轻的时候扫雪

[复制链接]
鲜花(163) 鸡蛋(1)
发表于 2010-12-22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沈阳,80年代中期。' [, N, H* W$ O% v8 V
# ?  f3 U( A" E8 @8 q/ C$ S6 v: W
80年代中期的沈阳,从气温上说,并不算非常冷,通常最低也就是零下十七八度。但那个时候羽绒服毕竟还比较少。很多人还是棉衣棉裤外加黑色布面棉鞋。感觉上还是挺冷的。7 E  ^8 \/ h/ |; J/ z
# S3 F4 z  H" o, j& z3 }: N
每年都下几场雪,那时候没有除雪剂。沈阳市政府有个专门的机构叫扫雪指挥部。有两个口号,第一是“全民扫雪”,第二是“雪停就是命令”。所谓全民扫雪,不仅包含各厂矿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有大学中学,甚至还包括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四年级小学生在校内扫雪。五年级和以上都被分配到街道上扫雪。3 ?+ U+ T- z) b1 }# u
3 ?8 e- l, Z  h$ x
扫雪有四种工具:尖头锹,平头锹,大扫帚,外加一种自制的推雪工具,由一块长木板和三根木条钉成。尖头锹用来突破路上压实的积雪。平头锹用来扩大战果。木板工具用来把铲碎的雪块推到路边。大扫帚用来清理剩余的浮雪,露出黑色路面。, p5 n8 ^& L: ^$ O
( y3 I3 a0 C' ^! L! i2 R
扫雪的意义:扫雪和不扫雪是不一样。下完雪及时清扫,过三五天路面完全没有积雪和浮冰。在没有扫雪传统的城市,每次下完雪,汽车压实,再下雪再压实,到春天四月初的时候,路上的冰层有20到30厘米厚,而且不平。等到冰层开始融化的时候,路上走车走人十分困难。
: c5 C* E9 H! U' t4 U* @5 @7 e9 x0 p
$ @" \, f( z) `) P0 Z* u  w3 g【没写完,待续】
鲜花(152) 鸡蛋(1)
发表于 2010-12-22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鲜花(1394) 鸡蛋(16)
发表于 2010-12-22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凳
鲜花(744) 鸡蛋(0)
发表于 2010-12-22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地板  。。
鲜花(54) 鸡蛋(1)
发表于 2010-12-22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站着
鲜花(163)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雲吞 于 2010-12-22 12:25 编辑
4 P" N. f7 z# a6 u# O& t) {5 M1 H/ b  f0 l
1985年冬天有一次雪比较大,而且雪后特别冷。我现在估计大约有零下二十一二读那样,外加三四级的风,感觉像是零下二十七八度。国内从来没有windchill这个说法,反正当时是很冷。不知道东北的同学还记不记得军用的那种棉帽子,其实把帽子耳朵放下来,是很暖和的。但问题是一旦帽子耳朵放下来,帽子型就没了。于是有几个男生就这么硬挺着。扫完雪每个人每只耳朵上有两到三个豌豆那么大的水泡。这些人还算万幸,最起码耳朵还在。0 f  E. c" w7 c, O
' Q, u' J# [! J2 s/ v+ S5 ~: a
上小学的时候,分配的路段是北陵大街旅游商店前面的一段路。到了中学,分配的路段是崇山西路,扫雪指挥部给每个单位下发扫雪任务单,明确指定扫雪地段,术语叫做“分担区”。各单位再具体制定任务。当时每个班有多少任务我不记得了,大约是20几个延长米?反正崇山西路是沈阳第一条宽60米的马路。扫雪指挥部是相当牛叉的,下完雪后第三天,领导出动,各个区各个单位视察评比,奖罚分明。皇姑区因为学校特别多,每次评比都靠前。
( u( q3 G& C9 V$ A- b/ F  {8 L! O2 @' g; u
那时候汽车还比较少,扫雪很安全,从没有听说汽车撞了扫雪人的事件。不过有的车挺横的。有次扫雪一个130就听横,大家都不忿,你要是个桑塔纳也行,130多啥呀?于是大家纷纷往130货厢里铲雪。司机把车停下从驾驶楼里跳出来,揪住一个同学脖领子。大家一拥而上,每人手里一把锹。司机很知趣,松手上车跑了。虽然没人敢拿铁锹刃照脑袋砍,一人给你拍一锹也不好受呀。
鲜花(1348) 鸡蛋(5)
发表于 2010-12-22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续了给精
鲜花(362) 鸡蛋(0)
发表于 2010-12-22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diao zhe
鲜花(163)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雲吞 于 2010-12-22 12:23 编辑   q+ z' o# J/ e0 ~3 s
4 w0 A1 t9 V2 h, O
80年代后期还都是靠人工扫雪。那个时候各个企事业单位都有工具,但学生参加扫雪,铁锹都得自己预备。当时教室里讲台是木头的,下面是空的,有一部分人,尤其是坐公交上下学的,就把铁锹寄存在那里。, D$ I5 C' [5 T! H  s, s
5 K7 H, L" X  {% s* P
沈阳的地形决定了当时在校中学生90%以上骑自行车上下学。所以一下完雪,早晨上学时间,满街都是骑车带着一把锹的中学生。有的人不嫌费事的,把锹把捆在车梁上。有的人就那么一只手拎着。我现在已经不容易想象当时我怎么做到的左手拎锹,右手扶把,在雪地里骑车3.5km,既不累也不摔跟头。3 ~  ]  J9 E/ X+ K# p
0 T% M# w7 q. v4 p1 Q4 A, y9 a
平时上学还好说,一旦放了寒假,再下雪还是“雪停就是命令”。同学的自觉外加学校的一些奖惩措施,绝大多数同学还都能按时到场扫雪。扫完雪正好嘻嘻哈哈骑车去北陵看雪景,倒也不错。, ^7 v' I" U: ^/ {/ {

6 A5 U# @7 A+ s5 V中学毕业上大学,正好去了一个“没有扫雪传统”的城市。
8 X6 ^; _% Y- ]; M* \; Q- N3 l0 O
后来大学毕业参加革命工作,扫雪的地段是一条小街,每个人实际清理的面积,远小于上中学时分担的面积。
! I3 f2 M* d0 j! A$ h' v3 j0 I; v- s( c  v% j
到了2000年左右,除雪剂和除雪机械广泛使用,好像除了环卫工人,没有多少单位到路上铲雪了。
) H1 Z/ T; ^4 g/ D5 V5 E" p, ]
( T4 l. ]- {1 g. V$ a+ G9 H再后来就到了埃德蒙顿。来加拿大之前,听别人讲加拿大动不动就大雪封门。后来才知道大雪封门说的是安省和魁省,埃德蒙顿也能碰上,但可能一辈子就遇上一两回。我不止一回想过,要是埃德蒙顿也来个全民上街扫雪那该有多过瘾那。
鲜花(28) 鸡蛋(0)
发表于 2010-12-22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楼主的帖子也让俺想起了当年扫雪的情景。雪停就是命令,一点不错,即使夜里下雪,第二天是周末休息,也得去指定的路段扫雪,否则就会被罚。唯一比楼主幸运的是大连没沈阳那么冷,雪下得也没那么多。
鲜花(34) 鸡蛋(0)
发表于 2010-12-22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仿佛回到了从前。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2-22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沈阳,80年代中期。
+ \% ~, B6 y; s$ j, c! w: {' `$ r% R! U$ L3 t" \( i
80年代中期的沈阳,从气温上说,并不算非常冷,通常最低也就是零下十七八度。但那个时候羽绒服毕竟还比较少。很多人还是棉衣棉裤外加黑色布面棉鞋。感觉上还是挺冷的。
* l- h/ P0 u8 l. P0 @4 N0 l2 Q
1 s% ?9 v* D' g1 T9 v每年都下几场雪,那 ...% r3 J# H4 t% o0 g
雲吞 发表于 2010-12-22 11:43

( D; D0 i3 h# g' \0 \8 @: u2 ^+ B4 @$ d& [8 D
云大侠的记忆还是刚刚的。
鲜花(1348) 鸡蛋(5)
发表于 2010-12-22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写完了?
鲜花(163)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写完了?
! s0 r5 z* P1 isweetlele 发表于 2010-12-22 14:27
2 k) L2 h) W" T( z& H
写完了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0-12-22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上的冰层有20到30厘米厚
# @1 ~; B& H& B$ U5 D1 M9 U6 B
这个有点假儿。
鲜花(169) 鸡蛋(0)
发表于 2010-12-22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老家偶尔隔几年下一回大雪. 通常都是雪刚停,小朋友们就象疯了一样跑去雪地玩.扫雪?大家护雪还来不及呢,只要雪一停太阳一出,雪就开始化成水,然后慢慢地水汇集到小沟里流光光,没办法,地面太暖.8 O! S1 M. z+ l0 [- e# B: B
从小没有扫雪的概念,爱城上二周的大雪把我给扫疯了.扫的时候不觉着累,等弄干净坐下来才发觉浑身上下哪儿都痛.
鲜花(541) 鸡蛋(13)
发表于 2010-12-22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80后的楼主80年代中扫雪?
. v/ H$ `# t5 T0 X) e. e9 @2 {: J9 s" c% Q+ m* f4 i
无图无真相
大型搬家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0-12-22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17# FrankSoccer
3 C+ N; t' G0 I- W8 ?
; x# w0 E  f8 b" _/ M
# b; D% U* ~( J, g% w( \+ ]lz应该是70后的吧?70后的才有可能赶上80年代的扫雪!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10-12-22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楼主的帖子,一下子就想到了我的学生时代,真是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一去不回头啊,只能感慨。云吞,老乡,你好啊!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2-22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银色月光 于 2010-12-22 20:22 编辑
, U, u1 `1 X. r- V" J- l9 r+ L" L1 |% P0 k
印象最深的一次扫雪是1985年的刚刚入冬,在哈尔滨上大二,比较少见的一次降雪。雪很大,气温还不太低,应该是零上,雪落到地上似化非化的的状态。出效果的是晚上突然降温,第二天一看,路上全是冰,黑亮黑亮地。然后系里通知下午西大直街扫雪(除冰)。活确实难干,学校甚至弄来一台履带式拖拉机,结果在街上打了几个趔趄,冰面毫发无损,踉踉跄跄地回去了。系里分片包干,咱班里人老实,到的齐,干活实在,两节课完成了片内的活。但是其他班级没有完成,结果是没干完的活,明天再分包到班,接着干!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0-12-22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学校组织扫雪。我是在经济学院,男女生比例大约1:1。 每个学院每个专业一块分担区,扫完才能回去。当时是男生用锹戕,女生用扫帚扫。用扫帚这活相对比较轻。我们就议论,要是英语专业是不是要倒过来,男生用扫帚。据我所知,英语专业一班三十几人,只有六个男生。回寝室的路上正遇到英语系的男生,和我是高中同学所以很熟,就问他这个问题。人家牛牛的回答我说:我们班男生只负责指挥和监督。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163)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看了楼主的帖子,一下子就想到了我的学生时代,真是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一去不回头啊,只能感慨。云吞,老乡,你好啊!
7 @: C9 `- ?1 _+ _8 C8 y任我逍遥 发表于 2010-12-22 19:13
2 `2 o0 |* t" B: O% @6 {
你那时候分担区是那条街呀?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2-22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130", 搂住不替我都想不起来是啥了!好熟悉的名字啊!最近一看到下大雪,就会想起上学的时候扫雪的情景。那时候怎么觉得那么冷呢?楼主写得实在是太具体了!我当时好像是把铁锹绑在自行车上的。难道这只是咱沈阳一景吗?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10-12-22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130", 搂住不替我都想不起来是啥了!好熟悉的名字啊!最近一看到下大雪,就会想起上学的时候扫雪的情景。那时候怎么觉得那么冷呢?楼主写得实在是太具体了!我当时好像是把铁锹绑在自行车上的。难道这只是咱沈阳一景 ...
3 @$ U: l: g. g% r( `# eEnjoylife1 发表于 2010-12-22 20:55

' }( H) _* h- d  b; z$ ^" m也是乌鲁木齐一景啊( |0 E  @7 D7 E9 S, e% Z. j7 w$ ]# m! z
也是下雪就是命令,无论什么时候,只要雪停了,立刻学生去学校,大人回单位扫雪。
: ^8 c7 d4 q' U  z学校还时不时把学生发到市中心广场之类的地方帮助扫雪。
0 N/ \) E, m& z, I, r7 `+ v有次大年初二,雪停了,我有点犹豫,结果回学校不及时,等我去了雪都扫干净了,连篮球场都扫干净了。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10-12-22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所以我对加拿大的天气气候非常适应,这里的天气气候跟我小时候成长的地方太像了,我记得两年前在家附近发现沙枣树,那熟悉的沙枣花香,真是穿越时空,生生逼出我的泪来!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10-12-22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牛牛的回答我说:我们班男生只负责指挥和监督。

: \/ N4 e* Q) t2 N' O8 a那班女生真够老实的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10-12-22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22# 雲吞
- C- a* {5 m. R0 c+ P2 a3 {0 i" `) I5 R+ B4 R" |
我家在和平,扫三经街。
老柳教车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0-12-22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种锹把和头都是铁做的,用来铲马路上的冰,你用过吗?很好用的。呵呵。
鲜花(1015) 鸡蛋(1)
发表于 2010-12-22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哈哈,原来扫雪是这样的~~~   我在的地方一年也就两场雪,不用这么辛苦地全民扫雪。下雪的时候整个城市都喜气洋洋的。  b& V1 t- x4 P# ?

1 |6 u( j2 P8 [, b/ M“扫雪有四种工具:尖头锹,平头锹,大扫帚,外加一种自制的推雪工具,由一块长木板和三根木条钉成。尖头锹用来突破路上压实的积雪。平头锹用来扩大战果。木板工具用来把铲碎的雪块推到路边。大扫帚用来清理剩余的浮雪,露出黑色路面。”-----哇喔,云吞连写扫雪都是专业化叙述~~
鲜花(541) 鸡蛋(13)
发表于 2010-12-23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17# FrankSoccer
" ]% X7 p2 Z& L8 U/ t# Q# g3 U# p* C) y7 w5 v
  _5 Y1 g1 ^  w2 N
lz应该是70后的吧?70后的才有可能赶上80年代的扫雪!
( s% r$ |$ D1 P9 f. O3 @: [; H) z; |hm86888 发表于 2010-12-22 18:16

$ q4 ?6 g; k4 ^
; H9 q6 K; v; w& d5 G' N; P是吗?烧烤见过他两次,他看着太年轻,再戴个墨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6-3 08:34 , Processed in 0.297169 second(s), 5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