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58|回复: 1

汉兴芒砀山(图)

[复制链接]
鲜花(18) 鸡蛋(0)
发表于 2008-3-5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汉”这个字,在芒山镇随处可见,镇上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中,名字带“汉”字的越来越多,汉宇、思汉、鹏汉、汉臣、扬汉……“汉”正逐渐融入村民的生活
6 K6 B3 D! d+ L7 y/ t: S
1 W' o2 N/ O3 o" }9 Z) X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3-05    
# n% \3 v; V6 l5 x
4 `  m5 G5 T; e$ F, H( ]+ H# ?, F' l4 K9 g9 J
: F0 }5 ^( R- `: _) U% P
/ ?8 Y! P2 l; B% Q, v
    3月2日,星期日,芒山镇人赶会的日子。来来往往割肉买菜的人群中,突然出现一队身着汉朝服装的俊男靓女。“妈呀,这是弄啥哩!”村民们议论着,有几位妇女索性挎着篮子跟着队伍看稀罕。 " k5 A4 c* l! P( e$ U" k9 A
    “你不是允祥吗?你们这是干啥呢?”一个卖甘蔗的村民认出队伍里穿汉服的帅小伙儿是自己的邻居,在芒砀山旅游公司上班。帅小伙儿满脸通红,解释说这是向附近的百姓宣传汉文化来了。 % o: t5 @& y6 W4 @0 L6 `2 |
. l3 ?6 {4 m1 g5 e" r5 i) P
    “噢,汉文化,知道。汉高祖刘邦是不是?不就那儿吗?”村民手指的,是不远处的刘邦斩蛇处。当年,刘邦就是在这一带斩蛇起义成就帝业的。“今天只是一次尝试,我们以后会定期搞一些免费讲座和宣传活动,向景区周围的村民宣传汉文化,让村民学习汉礼仪,感受汉文明。”活动的发起者,芒砀山旅游公司总经理鲁豫说。
1 {& {' u$ ~6 w: }# |& {
2 w+ K! @" K# b  u4 l1 z( m: ~8 u    芒山镇位于河南省永城市境内。镇边的芒砀山目前发现大型汉墓22处,小型汉墓不计其数,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汉文化富集地之一,出土文物数以万计。
( S- n* N6 a0 N1 a& e- o3 d, k# B
2 X0 s0 H, [: F    “汉”这个字,在芒山镇随处可见,镇上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中,名字带“汉”字的越来越多,汉宇、思汉、鹏汉、汉臣、扬汉……“汉”正逐渐融入村民的生活。 " [" Y" M/ U* i# R  ?

4 P4 L, n" c# ?4 d9 L    何瑞玲,芒山镇鲁庄村村民,今年60岁,早年间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儿。现在,她平时替景区做一些汉服的头饰。烟盒、竹筒、陀螺、糨糊,工具虽然简陋,但做出的头饰像模像样。周围的一些邻居经常来串门,试穿一下汉服,帮着打打下手。“你看我这像不像皇太后?”邻居大娘问,院子里充满欢声笑语。“穿上汉服什么感觉?”记者问。“漂亮!”村民答得干脆。“现在游客来得越来越多,我现在正考虑以后成立一个汉服加工厂。”何瑞玲说。
6 [) F, E% H: j0 y: W
% F8 K) q$ {3 N) V0 T$ T# x    穿汉服,对于28岁的罗帅来说,已经成了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罗帅是景区导游部首席导游员,非常喜欢汉文化,看了大量相关书籍。“我越看越觉得有许多谜,比如当时的条件下,为什么会有那么高超的测绘技术和彩绘技术。”身着汉服的罗帅多了几分儒雅,“刚开始在众人面前穿汉服,会有些不好意思。慢慢地,我越来越喜欢汉服了。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0 T) w$ x' P, L- v  Z

: b2 p9 i. f3 u    陈桐,芒山镇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参加了多次景区组织的穿汉服,学汉礼活动。“汉朝的服装很好看。”陈桐说。在陈桐的学校,谁能被选到景区学汉礼,是一种光荣。3月1日,来景区学汉礼的孩子中,程丽君最为引人注目,因母亲卖豆腐干,她被同学戏称为“豆腐美人”。学礼仪时,程丽君有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宗教感,庄严、神圣。
: K5 l& o) w% H  t3 i7 A" c. G+ `$ c) r! p% Y) A
    “我们的景区很特殊,分布在居民区中。”景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骆本京介绍,2005年开始搞旅游后,镇上开展了“人人都是芒砀山旅游形象”的活动,近期,又开始定期举办穿汉服、学汉礼等免费的汉文化讲座。“我们宣传汉文明,并不是提倡大家都去穿汉服、行汉礼,而是想把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让大家在体验汉文明的同时,改变一些陋习,慢慢影响周围。就像一盏灯一样。” 9 O; m) p3 u! `3 a# Z' J$ T$ s

, J$ e. w- L4 L    “以前群众开山采石、砍树,疯狂破坏地表。大家不知道什么是旅游,也不知道旅游能带来什么好处,村民把稻谷、麦子晒在景区门口。现在,游客多了,小饭馆、纪念品店也跟着多了,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问题。今年春节,旅游公司的职工向200多户村民发放慰问金,每户50元。大家看到了旅游带来的好处。”骆本京说。
( n8 H0 n. A$ }' u6 A
' @# l8 G6 H7 ~5 i) u/ {3 Z: k* k6 o: C$ i
% \, z* ~/ @/ T: Q  I7 b! q

* S; ]. U% s6 u" q" @) U- u" F. Q' o7 C
   骆本京说的开山采石,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芒砀山山体石质属石灰岩,是生产水泥的主要材料,质量上乘。芒山镇就有两个水泥厂,其中有一个厂一年采石上千万吨。不过现在都已关闭。 % m' T0 l5 H, M

2 q4 p0 p( r6 Q  F7 N    芒山镇柿园村村民张庆雨,今年71岁,退休前在县委宣传部工作,近几年从事家乡汉文化研究。“可以说,在芒砀山,是一锤打开汉文明。”张庆雨说。   T/ R6 u: ^& T0 Z

# m0 v" F0 z3 N    上个世纪80年代,芒山镇最时兴的口号是“要想发,山里挖”。豫东只有18个山,全集中在芒山镇方圆14平方公里。“当时有上万人来开山采石,炮声像战场一样,把山开得千疮百孔。”张庆雨告诉记者,上个世纪80年代末,芒山镇柿园村村民采石时,铁钎打炮眼时正好打到墓门,掉了下去,感到可能是一座陵墓。村民顺着以前盗墓者留下的盗洞进入墓地,致使大量文物流失民间。事后,省、市、县的文物部门介入,从梁共王古墓中发掘出有“敦煌前的敦煌”之称的珍贵壁画,震惊中外。
& e- h  I# G9 o  s2 C3 a) X5 p" C2 E; Q, Z/ C
    1991年,山城村村民放炮开山,炸出了西汉梁孝王王后墓,惊动全国。开山采石对沉睡在芒砀山中的汉代古墓破坏严重。国内的文物专家来永城,看着被炸的几丈深的悬崖掉泪了。1996年12月13日,《商丘日报》发表了摄影报道《哭我芒砀为汉陵》。
- U- @- A+ f' N. U2 y: ^8 Q9 o, C9 K& j$ j$ D' j' j5 j/ O
    对芒砀山汉代梁国王室墓群,国家非常重视,1991年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永城芒砀山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永城县芒砀山为汉代梁国王室陵墓所在地,从已掌握的资料看,墓地规模宏大,墓室结构复杂,是我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大型石室陵墓群,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 U1 m# ~8 G+ k) x; D  C, E5 P) u' F, C" }: R8 ?# a0 e/ V
    “芒砀山是永城的文化标杆。目前,我们正在全市进行文物普查。知道了家底,才能更好地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永城市市长朱明伦说。 " n* @% D: ]5 [' [4 R, C4 F1 J6 K$ \

* t- S0 U. A% T. N0 J& ~    2002年朱明伦刚来永城时,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芒砀山现场开办公会,封山禁采。“新来的市长坏,以前的市长和书记都没他坏。”村民纷纷骂朱明伦。
' I/ L( i0 _$ s# g$ ^' z9 R: y8 H. |5 S: A& O  z( X( @" Y# z6 ?4 o
    2006年,朱明伦去芒砀山,在路边等人。一个看车的给他拿了个小板凳,倒杯水说:“朱市长,坐下歇歇吧!”“你认识我?”朱明伦问。“咋能不认识呢。前几年我们这儿的人没有不骂你的,你断了我们的财路。现在大家都感谢你。现在我一天可以赚一两百元。那时采石,得矽肺病的也多。可现在,说起发展旅游,大家没有不支持的。”
% g% }* v) E7 \% k4 [
# P0 Y" z4 `8 y! H9 I5 H! G    “芒砀山旅游如果想快速发展,需要两个适应:芒砀山景区的管理者和建设者要适应,观念要改;老百姓也要适应。”朱明伦说。
/ K  A. U# {5 X( r+ F1 S" }& K- e* @2 d% h$ m! ^) c1 |. G3 t
0 H/ z0 f% _! B7 A- @, ?

& l$ r) Y8 t, M5 r
8 A  \/ C' l+ V# n7 x% @    适应,需要时间。
: B) l1 q* ?3 p2 ^" k- S+ i/ G
* K$ v8 F2 J  d* [/ l2 w: }$ d    碰到宋学课,是在芒山会,宋学课去买鱼。46岁的宋学课,开着家叫“鑫汉誉大酒店”的农家乐,能同时接30桌的旅游团。
3 F* `% {- |4 \- e$ I- X4 [$ f
% a8 s& d) F7 Y! E' A. b    “鲁经理,回头给我个景区的电话呗,回头客人来了要问起来,我也好告诉他们。”宋学课对旅游公司总经理鲁豫说,“做团队餐好,虽然利润薄,但不欠账。”
! Z1 h3 n6 d* x7 Z5 Q
& f" Y/ y) u  [" k    “去年我们让她接团队餐,一个人15元的标准,她一开始嫌利薄不愿接。”鲁豫说。而仅去年,旅游给宋学课一家带来了十几万元的收入。
! k! l8 ~3 o$ S; b! `) t" C. ?- t+ R% v3 x0 H1 ?% G3 f* o. h
    “每来一家旅行社,我就管他们要名片,也给他们几张我的名片,现在我已经有了40多家旅游社的名片。”宋学课以前有70多间房子,约1000平方米,2005年因扩建景区被拆迁,“当时心情非常不好,我们家是那次拆迁中损失最大的。”
* t8 i) H# p+ h  N& z$ _
- B: m: f' n' j) t- U, Y7 o0 r    现在,她又在景区对面用拆迁补偿款买了地,盖起了2000平方米的鑫汉誉大酒店。“以前一年也就赚个两三万元钱”。 . P7 r. L) C- ^* u4 D( b
1 P( m" c) R8 X1 N, _& N2 i4 h
    宋学课去年去北京旅游了两次,“想去看看人家怎么做的,把自己的体会用到经营中”。以前遇到吃团队餐的客人要求加饭,宋学课都不给加。要加也可以,得单独交钱。出去这几趟回来,宋学课买了两个保温桶,为游客提供免费茶水,并且主食管饱。“现在,来这儿吃饭的团队满意的越来越多了。”
! ~4 h6 D  d4 D4 Z+ J( Z# v. {% B  f5 U9 u
    “来芒砀山旅游的人走累了,可以在我那儿免费喝水,休息一下。现在,我对旅游者比对本地客人还要热情,因为要让人在芒砀山留个好印象,这样能带来更多客人。”
" k' s4 ?6 t. t& y5 J# i3 `2 k' F0 _9 M! q
    能有更多人来旅游,成了芒山镇村民的心愿。“看到旅游带来的实际变化,享受到了发展旅游带来的成果,村民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也增强了。我们计划将芒砀山14平方公里内的村民全部迁出,打造高品质的旅游环境。”朱明伦说。 2 r+ y* J, Z0 Y5 o, T1 V

! n4 _0 m" D/ ?0 L: W4 B* [- a4 [6 A5 e( z
( f: R  w& Y/ Q! }! G' ]
▲芒山镇居民何瑞玲家的院子里,一位大娘正在试穿新做的服装。在这里,居民们已开始缝制汉式服装及佩饰。
) C5 f1 D+ s' c" W" k' k' K+ n" C; K5 W, o& E5 [
9 d2 R: ~, ^! B2 w5 n
" t$ q3 b0 X5 ^6 p5 ~* O
   ▲工作人员参加培训。 ' o# G7 b, J: o/ B# J

& T, t( G3 N5 p4 S) Q: L8 |  b" o! O. _/ Z
' L8 _# _5 j9 s
▲仪式开始前,芒砀山旅游区的工作人员及学生们更换服装。  @0 {8 S) l- E2 n
5 S' X+ t8 M" W9 \8 @2 o$ q

0 C+ d0 _* ?2 U6 Y' o( U# ^6 |1 C( L- g# G4 U4 s% c
▲学礼仪时,程丽君有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宗教感,庄严、神圣。当地中小学生已有多人次参加汉礼仪培训。 * L/ X7 w' H4 y$ J
' {2 u! X7 q* u' P" h

+ X- c7 y& L9 q1 }5 A# U6 A
8 g+ W# G5 N: s- o$ \3 K9 o) X' x  g' c/ W/ {) j0 g
▲芒山会上,汉家仪俗巡游吸引众多百姓目光。
, C9 B5 U2 O. A, J! ?7 ?0 d
" }2 `. L. p7 X9 D1 m  {0 C- ]1 X- b# D9 g- u1 }. Q( J
/ r9 Y3 J  H+ z4 V/ M. s
▲着汉服的年轻人已成为芒山镇独特的风景。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3-5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6-12 22:52 , Processed in 0.27976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