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uiping

写作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都认为想象力是文学创作绝对必需的。例如,茅盾说:“创作文学时必 不可缺的,是观察的能力与想象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茅盾文艺杂论集》上集)* J3 ?) p6 }6 q; s, t
% \  y" l2 p& k+ n7 l
想象力的基础是敏锐的观察力和牢固的记忆力。较强的想象力表现为:善于控制想象的方向,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想象;善于提高想象活动的新颖程度;善于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非现实 的新形象;想象的内容是丰富的、多层次、多侧面的。这种较强的想象力主要是经由人的后 天教育与环境熏陶,通过实践的锻炼而逐步发展起来的。0 r4 \! q5 t5 Y
+ \$ Z5 E0 J  t# Y/ z
重视并且认真培养、锻炼想象力,就可使想象活动在写作中发挥开拓思路、强化感情、促进独创、深化主题的作用。  ]4 \( {; z2 K/ I" m
0 `, f3 w( A9 u
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写作中的想象按其创造性的本质来说,则都是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又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科学写作中的想象具有客观性和精确性,而文学写作中的想象具有主观性和虚构性。8 T! X2 @9 X5 s# f6 U

1 K" p) M/ Q* t文学创作想象的主要特点是进行表象的分解与综合。只有在理解想象的特点的基础上,才能 经过不断的写作实践,培养出丰富的想象能力。
* _/ ?/ ^7 J; a# w. C& s5 c" C( F: x0 @
思维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具体地说,思 维“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感性认识、特别是表象的基础上,借助于词汇、语言的工具, 以知识经验为中介而实现的。”(朱智贤、林崇德《思惟发展心理学》)因此,思维属于人的认识过程,是人的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 K# J  ^2 ^7 b
* m) Z8 U& p1 D7 Y8 U' M! v2 l“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是整个智力发展的缩影和标志;思维 能力的发展,既依赖于其它认识能力,又赋予其它认识能力以有意性、深刻性、创造性,也 就是自觉的能动性。”(同上)人依靠思维这个心理特征,才有可能创造出灿烂文化和高度文 明。对于写作来说,“整个写作过程都有思维活动参加,写作水平的高低和思维能力的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张寿康:美国写作教材《写作中的思维训练》的《译本序言》)。因此,在写作者的各种心理能力中,思维能力处于核心的地位。) P5 O( R9 j! n$ j- M3 X

& r* n: X( F. N/ x6 e写作思维能力主要有三种:
+ y# Q) a2 P5 b3 f3 N: o' E3 Y# S: q$ z2 e: i- t
一、逻辑思维能力# w5 ~: h% n" D! z- h

( c$ g( {& X& v- c2 l9 M' k它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得出结论,以认识和反映现实世界的能力。又称抽象思维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的改造制作,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即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因此,逻辑思维能力 是保证我们的认识活动得以正常地、有效地进行的一种重要能力。2 P  b: v* }3 s: v6 u

. J* |% B9 t0 X; o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议论文、学术论文、文学评论、杂文写作所必需的,而且也是文学创作 所不可缺少的。张贤亮在《写小说的辩证法》中指出:“只有通过抽象——逻辑思维才会使 大千世界通过我的视听器官传到我脑子里的种种形象信息更为清晰和生动。而这种种形象信 息一旦在我脑子里抽象成了某种观念,在观念的支配下,种种形象信息还会生发,还会串连 ,以至衍变成一段情节。并且,也只有通过抽象——逻辑思维才能把这种种形象信息变为稳 固持久的形象记忆,就如只有理解了的古文才易于背诵一样。所以说,没有思考和分辨,作家就无法驾驭他所要表现的内容。而思考和分辨能力,只能来自学习。”从他的经验中,我们也可以认识到:第一,逻辑思维能力是写作者不可缺少的;第二,它不是天生的禀赋,任 何一个作者都必须经过学习、训练、实践,才能使自己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i7 S- N  S4 @/ ~7 ^
  
9 t; a& X  t& \- P" U二、形象思维能力
+ B5 L8 v3 ]6 Q2 M' Y; ]9 E1 I" \8 \- J0 r, }) k' y
它是选取并凭借具体的有感性特征的事物,通过想象并伴随强烈的感情和鲜明的态度, 舍弃非本质的东西,来认识和把握现实世界的能力。简言之,这是一种运用具体可感的形象 来进行思维的能力。
& f  y. D* e0 @8 s
4 W: m! K6 k4 E( K现代人类的形象思维能力与早期人类的形象思维能力已有很大的不同。马克思在《〈政治经 济学批判〉导言》中认为,现代人类的形象思维是“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是人类 认识的二重化和概念的两重性的突出表现。这种“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在文学创 作、新闻写作、学术研究中普遍地存在着。1 g2 F/ L8 I2 t3 s4 S/ m

% T6 \$ u9 g: {. G8 ]% b  l作者的形象思维能力,除了有强有弱,还有类型的不同:有人长于实在的形象思维,有人长于艺术的形象思维。实在的形象思维常用于日常生活、劳动实践、科学发明等思维活动,而艺术的形象思维则多用于文艺创作。这是因为,实在的形象思维能力作用的结果是类型形象,即一般的、不具艺术性的形象,而艺术的形象思维能力作用的结果是典型形象,即特殊的、具个性特征的形象。实在的形象具有科学的理性价值,艺术的形象则具有审美价值,能唤起人的美感。- b2 x, I" Z* q9 K

/ c# M5 S  h3 D2 B3 L: S在写作实践中,我们既要运用实在的形象思维进行日常实用文、科技文章、新闻通讯的写作,又要运用艺术的形象思维进行文学写作。作为初学者,应同样重视实在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的形象思维能力的锻炼。5 w! v" I" `! K2 a7 i4 x3 G

" k- g( l: I* n' ~* ]三、灵感思维能力% U- k0 Y. p( v4 R

- x6 `% J- `) ^# H3 Z灵感思维能力是人脑在高度兴奋情况下所出现的信息纷呈并互相沟通从而取得预期结果和效 应的心理特征。这种“顿开茅塞”的能力又称为顿悟思维能力。
- z+ ?, a$ C: A( G" m* F5 w* C5 _3 W* N6 I: q
诗人艾青说:“所谓‘灵感’,无非是诗人对事物发生新的激动,突然感到的兴奋,瞬即消 逝的心灵的闪耀。所谓‘灵感’,是诗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最愉快的邂逅。”(《诗 论》)8 g2 P! d! h  ~- f/ ~
8 i# M% p, [3 l& r% t
在创造性写作中,灵感是整个思维的起点——写作的冲动。但确切地讲,它又不单是一种创作冲动,而是作者在创作活动中精神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时出现的一种奇妙的现象。当作者为某一客观事物所激动而引起创作欲望时,为了表现他心中的意念,展开了积极的联想和想象,调动了他记忆中丰富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并十分活跃地在脑海中寻找各种足以表现它们的材料和形式,一旦找到了最满意的材料和表现形式,作者也就获得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最愉快的邂逅”。这种高度兴奋的精神状态,就是灵感涌现时的心理活动现象。 灵感不一定是属于天才的,灵感思维的能力是多数写作者都能通过勤奋写作获得的。; p5 Q( s! N8 s' ?6 m; M! J

# c" _. o1 x2 ?* i6 o5 a! d# o培养灵感思维能力,除了读书、研究、观察世界、深人生活、体验感受、加强平时的积累外 ,最重要的是写作时要精神高度集中,饱含激情,展开积极思维活动,以求出现思如泉涌的 情景。如同袁枚所说: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 妙词。只要平时平时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感情体验,并用心艰苦思维,平凡的夕阳芳草? 就会因灵感??诗情的触发而变成妙语佳作。8 E8 y5 _' k3 a7 I, a

& c4 h% u" ~( t& d* G0 S! m9 P需要指出的是:写作者的国家、民族不同,所受的教育、文化修养和信仰不同,其思维 的内涵和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如中国和其他东方人与美国和其他西方人由于文化背景不 同而形成不同的观念,于是用完全不同的观念评价事物。例如,美国的书店里有《自杀方法 大全》公开出售,而这样的书在中国是不能出版的,更不要说公开出售。为什么会有这样大 的不同呢?员文、李盛林等在《现代美国生活方式》(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写道:
5 e# C* r: q6 g/ n6 [& U$ h+ ~4 q0 v. d
美国人自由的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其一是人人平等,其二是个人权利不容侵犯。而 这里所谓个人是指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因此个人权利不容侵犯。切记这是西方社会构筑的最 基本观念,是西方人思维的最基本观念。当他们裁断《自杀方法大全》能不能出版的时候, 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写书人和一些心态不正常的读者有这个权利写和读,其次才考虑它会不会 影响其他人的权利——有些人在书店无意翻阅此书可能诱发自杀念头。最后这本书被裁定可 以出版销售,但必须用塑料纸封住,无法直接翻阅,必须购买后才能读内容。这样既保证了 作者和某些有心的读者的权利,又保证其他人不受侵害。但是在我们中国等东方国家里,我 们的思维角度则完全不同。我们评价事物首先考虑的是它对社会的意义,像《自杀大全》这 样一本书的出版对社会只可能有害而几乎毫无益处,那我们就会认定不允许它出版。- k; ?1 f8 s- w6 c8 `/ i$ T" b
6 _9 B: ]% t9 v/ I2 Z, h, \
这种由宏观及微观的思维角度,决定了东方人评价事物的许多观念与西方人不同。很难说由宏观及微观的思维方式就不如由微观及宏观,反之亦然。思维方式的产生总是与一个民族的特点和特定的环境相适应的。记得曾经在英语口语课堂上外教让大家分组争论?允许个人携枪的利弊?时,竟然很快争论就结束了,正方反方都认为个人携枪有害而无益。这使外教非常吃惊,她不得不亲自出马与大家争论。美国人说美国好,中国人说中国好,大家为此争论这似乎还可以理解。可是如果美国人指责 中国这不好那不好,中国人指责美国这糟糕那糟糕,这就显得非常无知和可悲。6 ?" v' x! z/ @0 B
/ {" B9 z4 p2 C5 k5 o1 G
写作者的多种心理能力是在写作者的生活过程、写作实践中培养和形成的。虽然良好的生理 素质是良好的心理能力的基础,但是生理素质却不能现成地决定写作所必需的心理能力。写 作者为了强化自己的写作心理能力,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培养。写作者养成良好的写作心理能力的基本的途径是:& L. `5 O6 h7 j: \& N6 Q2 `; p
   6 R2 a) ^$ N$ a/ C5 {% V
(一)爱好与勤奋
0 w% r8 e; M  \% R% h2 F
% V' A* W/ D) Q5 O, q: k写作心理能力的发展与写作的兴趣和爱好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力与爱好作为心理待征,二者 是互相制约的。写作的爱好吸引我们去从事写作活动,而写作活动又促进写作心理能力的发 展。写作心理能力的增强,能使写作活动产生良好的效应,写出好的文章,反过来又会强化 写作的爱好与兴趣。
+ M# z  V8 e0 L# C/ C1 g9 \2 B
/ e  ~' z. M" Y4 e对于写作心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的还有勤奋。没有主观的勤奋努力是不可能获得良好的 写作心理能力的。叶圣陶说:写作要“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 ,手头纯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集). c! H. o7 K% T! j- }6 ^/ _% D5 m
  
$ }$ L+ X2 S4 X6 Q  Y(二)生活与教育" [" K. u6 c) d( \  h6 I/ }: k
2 j: K  `; x) K1 C, P6 H
个体的生活史与心理能力的养成有密切的关系。以写作来说,古今中外的大作家,其中多数 人是从幼年起就开始练笔的,这种练笔有的是因师长、父母的督促,有的是因生活的逼迫或 激发,有的是周围环境的影响。年长以后,生活和实践的需要使他们的感知、体验日趋深刻 ,思维更加敏锐、严密,想象力愈为丰富、强烈,言语能力也越来越熟练、精湛。; }8 ~" O7 Y- ^* r7 d9 X, ^
) y& f4 Y8 b$ `+ A: B+ g2 I
大中学生是受教育者,必要的思想教育和专业教学不仅能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精神 、情操,而且能培养我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心理能力。在接受教育的过程 中,我们既学习思想,掌握知识,又锻炼各种心理能力;在学习做人的同时学习作文。
+ H- B- z5 T% ^' U+ I5 p
( M9 W% N$ ], @" n2 E0 Y' A(三)调节与治疗
; D, `7 K3 y6 H5 U' M# S. c5 E) X5 {+ }% ?: m
写作者要学会自我调节心理态势。这就需要进行良好的心理导向锻炼。凡是写作所必需的良 好心理,如感知的鲜明性、记忆的牢固性、思维的敏捷性、想象的活跃性、言语的新颖性, 以及坚强的意志、超人的胆识、进取的精神、热烈的追求、思索的习惯等等,都要自觉地进 行锻炼。对于不良的写作心理,则要进行自我心理治疗或者请教师、亲友帮助治疗。如写作 前不去观察或者观察不深入、不细致,不重视感受、体验,对人类、社会和自然淡漠,感情 贫乏而又不重视感情积累,记忆力差而记忆方法又不科学,思维迟钝、呆板,常受心理定势 束缚,不会联想更不善于想象,口拙舌笨和言语方式缺少变化……这些都是不良的写作心理 ,需要进行心理的调节和治疗。: g- l1 a8 \$ y
* M$ U& e! [: ~$ W
不良写作心理及疾病的调节、治疗方法主要有:
* C, Y, i/ v. T- z# v
4 `- G  s2 O1 c( q, @! R8 i& l0 V" ?, Q5 a一、自由联想法。即在教师、医生、亲友的指导下,通过自由联想挖掘出深埋在心中最底层 的不良动机和欲望——潜意识,努力予以根除。
& I* t" F/ `( d$ e
2 M9 G% c" {) l% k3 M二、自觉分析法。即作者自觉地进行分析,意识到自己存在哪些不良的写作心理,并采取有 力的措施,培养良好的写作心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写日记。例如,你可以在每天晚上 ,通过写日记对自己一天写作中产生的烦燥不安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后设法加以 克服。另外,记观察笔记和写思维笔记,也有助于不良写作心理的调节和治疗,应该坚持进 行。  q& V1 h; p& ^' w. L

+ W3 w0 f+ [( M5 }4 O) ~6 i4 |% Z三、强制医疗法。对于某些不良的写作心理,当写作者自己已无能为力改正时,就应该实行 此种方法。如对写字潦草成习惯又不自觉改正者,可强制他按规定写工整,并抄写多少遍, 直至改正写作心理疾病。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告文学的写作1 v; v9 a3 @0 P# w: S$ O- \8 G

9 A! L# t# G! {5 I# N) d2 U第一节报告文学概述
2 F* ?) @( d# k" \- I% G% W6 g% D1 K7 N/ T  H! W9 g4 x9 F
“报告文学”这个名词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它是由“报告”和“文学”两个单词连缀成的词组。“报告”指内容的真实性而言;“文学”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言。因此,我们所说的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于是,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u( D9 O9 m( h) w. r! F

" n. z" Z+ X6 Q5 n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两者相同的,是都以真人真事为写作对象;它们的区别在于:% q( K( I( F  j1 ^, ~: ]9 M

* n9 Q/ ~) P% `1 h' S; Z一、新闻通讯依附于某一事件,写人是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是以人带事,事是背景,甚至是朦胧的远景。它把人物推向前台,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磨擦、矛盾、冲突……
1 N  p  F/ p- Q) ?6 S7 I, K3 H4 [- h1 X& R4 b' v
二、它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划与细节描写,强调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注意文学手段的运用。
3 B/ W6 j. t+ o/ v& r& W: [
( g- A+ \  ?5 ^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美国有“非小说文学”或“非虚构文学”,与报告文学相似。这说明报告文学在表达方法上是类似小说的。但是,它和小说相比,要求严守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所有的艺术概括与加工,都不能违犯真实性的原则。《基希及其报告文学》的作者T·巴克指出:! O. D- {$ Q* ^; ]7 K* t2 S
“在小说里,人生是反映在人物的意识上。
3 p3 i2 b+ a5 x* B! \" `# e- _“在报告文学里,人生却反映在报告者的意识上。4 c$ q2 B5 O! ~, j
“小说有它自己的主要线索,它的主角们的生活。而报告文学的主要线索就是主题本身。”& F; @# ]( h* k/ q9 E' S7 O
' }* f6 `5 S$ q; \1 }- T
这段话表明:报告文学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达——不论写作者所采用的是怎样的一种表述的手段和风格,但都不是,也不必要,更不允许以创造和综合人物典型那样的手段去表述。这就是小说与报告文学二者之间主要的区别,也就是它们各自的界限。
! p  L7 }1 V# m4 B, Z4 B3 ?) G7 F' |. z# V
报告文学有三个特点:* z. B1 m* s; j* \9 K
(一)鲜明的新闻性1 D" {% x1 \1 d: i7 Z' f
报告文学作家黄钢认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至少可以涉及到两点,第一是具有报道的价值;第二,接着就涉及到真实性的问题。”(《试谈报告文学》)我们可以用两个字说明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一是“快”,二是“真”。
3 e/ F1 o. _  n9 l# l. }
5 W8 G2 i5 u, \" w! m所谓“快”,这是因为报告文学要对急遽变化的现实生活作出及时的生动的反映,要追随时代的脚步,用较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动人的情景描绘出来。所谓“真”,是指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报告文学之所以具有不同于小说的感染力,正是因为它的作者依靠新闻敏感来选取生活中发生的、生动的、具有说服力的人物和事件,运用恰当的文学语言形象地、完整地传达给读者。因为严格地忠实于事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造假,所以报告文学才被许多人视为“社会史的信实资料”。$ d5 e  E6 p( P( W4 c" c* p( u. z

0 F1 N7 P; i! u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不是单一的概念,而是复合的概念,它包含几个层次。首先,是材料的真实性。作者所采访的材料,都应是实有其事的。这是报告文学真实性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是材料的准确性。准确的材料就是要符合五个“W”,其一不可或缺,也不可歪曲。第三,是本质的真实性。报告文学作者总是调动有限的例证(包括情节、细节、背景和其它)去描述生活、刻划人物、揭示本质的。* l0 Y. i! @2 A

( ?5 j# Z  F" Q$ [, ?* J; a(二)强烈的文学性7 z0 R" x. Q. p5 m3 j

' Q% k) S( p& L* b8 U5 ^报告文学属于文学范畴,它是报告,也是文学。它的新闻性(主要是真实性)与文学性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除了虚构与概括的手法不宜引进报告文学,其它一切属于表现形式的文学手法都可以在报告文学中充分调动。调动得越好,就越逼真;越真实,就越富于艺术的感染力。”(理由:《和青年谈谈报告文学》)这就告诉我们,报告文学需要从文学引进多样化的表现方法与技巧,如提炼、剪裁、描摹、比兴、工笔刻划、重笔渲染、精选角度、截取断面、澎湃的抒情、恰当的议论,以及艺术语言的调动等等。总之,除虚构和夸张外,艺术构思、艺术想象、描写、抒情和修辞手法,都是可以采取的文学手段。( y0 K1 Z; S2 g
$ X6 C! d1 i. N) Y2 x
(三)深刻的政论性
3 d( N+ G' O- P0 I
3 {/ e% u2 R1 f- U: y; _! q2 H* P优秀的报告文学,是时代的号角,历史的见证。它总是要针对着现实生活,大声“发言”的。同时,报告文学的作者在满腔热情地向读者报告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和重大事件时,常常要在作品中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为了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事件的意义更突出,有时作者要直接站出来报告。因此,报告文学比起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来,更能直接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带有强烈的政论色彩。
3 |8 X) N; A+ A0 ^; e5 b3 K. @7 W7 V: V1 X
综上所述,鲜明的新闻性、强烈的文学性、深刻的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三个特点。明确认识这三个特点,对于学习报告文学写作至为重要。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报告文学的写作2 S% i) b6 d9 {7 t. ]3 q0 l
! X- F5 J8 [' C7 N' F; X2 i
报告文学可以说是一种新闻小说、非虚构小说。它比通讯的形象性更强。因此,写作报告文学,既应像记者那样进行采访,又要像小说那样构思。报告文学作家类似“记者作家”,其写作方式可以表述为:新闻采访+艺术构思=报告文学。
# i/ ~& N( @' t
/ q4 N9 P+ C; _  T从这样的独特的写作方式出发,我们写作报告文学应该做到:: E8 g  b# ~3 h9 Y- }
- f$ N: g) o4 R) m7 Y: Q2 K
一、进行深入采访
: r( m8 b# Q( M* W! B. H1 C& g. o* ]% F
小说作家靠积累生活,从生活中得到暗示,获得主题,进行创作。报告文学作家则通过采访获得生活材料(素材)。
! b1 {9 }4 s4 L3 T# h9 M4 v8 Q* n
3 A( e6 H. ?7 i& B采访是十分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理由主张:写报告文学,应该“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医生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报告文学作者来说,“生命在于奔跑”。这是因为,写小说是“付出性劳动”,写报告文学是“收入性劳动”,要有“踏破铁鞋”的精神。
* l1 F- Q2 C, D6 d5 B; a) ^2 Y2 t3 S4 s1 S# |4 J
我们进行采访,重点应是写作对象周围的有关的人。采访对象决不会说:“我有几个细节,你写进去准保会成为一篇好文章”。事实往往是:会说的人不会做,会做的人不会说。而向对象的周围的人采访,却可以采访到许多生动的典型的细节。' m: M7 r' Z' \2 z) A" Q' U# l
! W) S3 w) F: S! K$ S4 e( X5 H
二、精心刻划人物
; M4 v1 f" R! i* u, `" N( j
5 J8 Y  d. u1 U报告文学要写人物,但不是“塑造”从物,因为它写的人是真实存在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实体。而且,写小说的典型化的方法也不适用于报告文学写作。报告文学中的人物是生活中实有的,不因作者运用典型化而变得高一点或矮一点,胖一点或瘦一点。报告文学写人好似治玉,报告文学作者就是玉石匠人,他是以真实的材料雕琢出光辉照人的艺术品。所以说,报告文学是刻划人物,作者应精心刻划人物。
2 `, u& U) x# b# }2 T; ^4 ]! @0 o# X& a7 h" I; _/ o) X
那么,怎样刻划人物呢?一般来说,应注意从这样几方面努力:
. e1 i, E6 K0 |# d- f8 O* J$ g2 d* v* Q) _$ G
1、重视人物性格的刻划。刻划报告文学人物,只有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征,才能把人物鲜明的个性刻划出来。  r: w  M( ?2 [8 t, S$ `
% q# }7 z# _. [/ `& d4 U
2、使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言为心声。生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可以使报告文学中的人物鲜明地活动起来,以得呼之欲出的效果。: ^+ u% r0 @9 f' R" N/ I5 ^1 ?

4 R6 s, @4 U2 Q4 P1 x# G* N4 ?3、努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报告文学只有写出人物的灵魂,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刻划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 K8 O  N+ C: S
* s1 u9 W- C( q2 q8 ]8 \4、认真、精心刻划人物还要注意细节描写、环境描写。* h' _+ W0 h& @" f  K# x
  }7 s6 d0 a* I; g- v2 S" F
三、巧妙安排结构
  |5 y8 `! t# l) O# B% r& i' W7 T0 e9 U
艺术构思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巧妙地安排结构。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学习的经验。主要是:# q, T5 x, j+ w( |/ I9 Y
, `+ h) `3 Z/ E5 k, o
(一)结构属于表现形式,是内容的延伸。从来没有固定不变的结构格式。作者要从描写的对象出发,从面临的读者出发。能写成横断面的,不要拉成纵剖面,更不要总是写成三段式或五段式,即:写一个先进人物,开始写他怎么树立远大理想,怎么经过一个攀登的过程,克服了各种困难,最后达到光辉的顶点。这种公式化的结构不新颖,不为读者欢迎。
5 Z& [$ H+ |- y" A# a5 d6 Z. m% n6 J+ h$ @$ D
过去已有不少作者在努力探索横断面的结构方面取得成就,如理由、陈祖芬的一些作品。至于纵断面的结构,当然也是由许多横断面组成的。
# F2 y1 R* a8 x  T7 ^
9 {5 H* y- P) {. d(二)要善于把最精彩、最感人、自已感受最深而最能吸引、打动读者的关键材料,放到最显著的地位,以增强艺术效果。当然,把关键材料放在显著的地位,并非一律要放在开头,也可以放在其他地方。但是不管放在那里,作者都要想办法突出它,着力写好它,使它处于显著的位置。
% P; p1 Z: A% A. ~9 F
3 h' _1 Z( s5 D7 d4 _+ _" M(三)巧妙地安排结构,还要善于将生活中真实可靠的一刹那进行相对的集中,必要的调动。如在《包身工》中,作者就很巧妙地把包身工所受的苦难的一些特写镜头和横断面,加以调动和集中,组织到一天来写。
+ _7 i  _$ C6 w/ d6 \$ @) F  K) i* T* w. C% S- T3 s5 x
四、展开合理想象& F8 N) @2 [3 i  [
4 X1 I+ l$ l/ y9 c8 \: v* b$ A2 ]
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也就没有报告文学,那种把想象同虚构等同起来,从而认为在报告文学创作中不需要想象的观点是不对的。想象是使报告文学增强文学性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是因为报告的对象是已发生过的、有很大时间跨度的。理由曾说:“我写过马德里体育宫,但我没有到过;写过巴黎铁塔,但我没上去过;写到过闺房儿女私话,但本人保证没有去偷听过。写这些内容,如果排斥、离开了想象,还怎么写?”因此,只有展开想象,才能写好。
5 h, ~5 L+ T. a5 I6 L$ B; |: [# Y/ M2 E) e6 A% u% d
需要说明的是,报告文学写作中的想象与小说创作中的想象不同。小说创作中的想象是故事情节的生发,而报告文学写作中的想象是情节的落实、生活的再现。前者是创造想象,后者是再造想象。报告文学作家写在稿纸上的远远落后于采访本上的,但有时也可能相反。如理由写的《痴情》的最后有一万多字,而采访本上只有几页。他写好后读给写的对象听,被写的人说:“真是那么一回事”。6 G# |' m* }2 ]3 y

" h: c/ z% W# T五、写好精彩议论
4 |+ J1 O/ h# G. Z+ c* k
  Q2 l" B! O/ q在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最忌作者的议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而报告文学肩负着向读者“报告”的任务,它可以也应该向读者报告,说明自己的观点,因此在报告文学中常常出现作者的议论。这些议论如画龙点睛,写得形象而精彩,常常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1 V, H. `0 n, Q$ h: w9 e
# [3 i3 T, D' n8 A3 {' b
怎么写出这种议论呢?+ {' L8 q& _4 ~" u/ ~
" x8 g" {, d) [8 \
(一)叙事写人进入激动人心的高潮时,常常因作者的感情难以抑制,情不自禁地站出来议论;而读者读到这里,也会感情激动,看到作者的议论会拍案叫绝,觉得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因此,这样的议论往往是作者、读者共同发出的心声。如《扬眉剑出鞘》写到栾菊杰负伤,决定继续比赛时,作者情不自禁地议论道:% t2 D4 b2 r: d" @' b
" ~" A+ h8 Z' q! L8 H- i4 ]
呵!多么纯真的思想,多么可爱的品格!这就是我们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姑娘,站在欧洲击剑台上,经过独立的判断迸发出的心灵的火花!……我们应该为有这样毫光四射的年青一代而骄傲。$ w( H: Q$ l0 I3 L8 j2 N

4 T  z2 Y$ R3 ?" _(二)在报告文学中发表议论,必须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作基础,否则议论就会“空洞”。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中的议论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如《包身工》最后一段对“包身工”制度的议论:; ?, L8 [" z/ H2 k9 a8 }
- K* e; \* S2 a" x) Y* k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Y0 V+ b  @2 ?: i. ^1 E
- C- a& O' x. N9 X  w( f/ s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采用比拟、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进行议论是必要的,有助于增强议论的艺术性。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第三节报告文学模式  k7 s8 R' D! h! t% a& D

% F9 v/ r+ z. D, V9 g典型人物报告文学模式
- [8 p5 i3 f4 ^' B
$ z! b# w% y5 P+ ]$ f; j$ ~标题。报告文学比较重视标题,力争产生一种吸引力和震撼力。标题一应求实,二应讲究修辞,三应具有概括力和气魄。例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国农民大趋势》、《神圣忧思录》、《亚州大陆的新崛起》、《亚细亚怪圈》、《白夜--性问题采访札记》、《谁是最可爱的人》、《大海雄性的舞台》等。另外两种报告文学模式的标题有着同样的要求。- `/ l7 f& `0 E7 s

! M  N' t  n5 o7 o+ o$ _3 Y: y+ O/ l开头。通常在开头就显示出文章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往往把开头处理成文章的思想示意图,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及场面或触目惊心的议论,简明扼要地把主题提示给读者。
) ?1 Y  D. g, {6 X) x! J  L: c* W
7 n  e0 @, C  c) c( M(1)展示出一个生动逼真的生活场面,给人以现场实感。有时还尽力使描写的生活场面上升为意境。如《亚洲大陆的新崛起》,开头就写李四光从国外回来的场面。
$ I; t" v; t  l4 T% L8 v! V9 q" d. }
(2)交待事件的高潮或结局。如《扬眉剑出鞘》,写栾菊杰剑击受伤,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又如《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写李月华逝世后人们的怀念。2 u' U* t$ i2 m+ M  I

8 C/ U$ \! n% g/ B(3)抒发作者对主人公的感受。如《船长》。
7 p& `3 m8 h6 ^+ P& O# b2 R0 }2 C, w; [6 w! x+ p4 f
(4)利用悬念,引出矛盾。如《大雁情》写人们对主人公的矛盾的反映。
: f4 ]% W. T5 q' B
/ [" A# T1 N, V! Q开头还可以有其它的方式,如交待写作动机、开门见山地点题等。
! W# B! v- f$ L- X- v: {. j/ }' P7 T. u( l6 q3 v1 W
中间。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安排好结构,二是写好人物。, X& |) ~$ j7 u' }( `! f% o9 U$ X- ]
9 n- K. l' O2 C8 f3 l, d
精心安排艺术结构。注意二点。一是报告文学的主题比文学作品更加鲜明、集中、新颖。安排结构不但要在主题统帅下进行,而且明显贯穿和直接表现主题。二是要反映和适应不同材料内容的特质。主要采用:% {* N( G. Y/ U8 B$ R; W

* b- V- U" f9 z+ Y(1)借用一般情节小说的结构形式,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常用倒叙手法,引起悬念。还可以采用多线条发展(主副交叉或平行并列)。一般称这种以时间推移和过程进展为线索的结构为纵向结构。
. ^- A8 A+ d# ?6 l+ B$ K% U
9 U# }" M* w- F  G(2)借用一般散文“以线穿珠”的结构形式,依靠主题思想的论述来直接组合互不相关的材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样。这种结构可以称为横向结构。这种结构还可以安排成“闭合式”(借用戏剧结构术语),即选择主人公所处的一个典型场面和高潮时间,作为中心,将主人公一生发展的主要经历穿插在回忆中。1 y9 a) \9 ~. @* a

, z# s: e0 R: G7 Y7 |3 n' f. b( I(3)以作者对主人公的认识发展及感情起伏的过程来安排结构。《大雁情》由四个部分组成;四个小标题“她……”、“她?”、“她”、“她?!”贴切地表现了作者对报道对象认识深化的过程。
7 ~7 a0 r: P; \, T8 u: F. G; R! ^+ V2 @
典型人物报告文学主要采用这三种结构。
0 W2 {, |* [. |" k: u" I7 |, P: l  [, a/ f% G4 n6 k. C. ]
认真写好人物形象。作者必须对人物有着鲜明深刻的认识评价,充满激情地写作。人物形象绝对不能虚构或者拼凑,必须是生活中的真人。作者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加工,仅仅体现在抓住其精神特征即“闪光点”,选择提炼其言行上。要懂得现代人际关系学来进行新颖、细致的调查访问。要抓住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要使人物语言生活化、个性化,再现人物语言。要写好人物生存的活的社会环境,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反映,发掘人物形象普遍的社会意义。$ Y6 v1 @' W) l1 e3 E' a) }) E" B2 N
7 w4 K6 B3 X3 M$ p+ t% R
结尾。常用鼓舞展望式或者哲理思索式。要与人物形象和场面相结合,造成一种余味无穷的意境。
  p6 `: n" _/ ~+ @  X9 ^
, J6 a1 t: K: u: v/ Z重大事件报告文学模式5 ~) ]4 E* J# z. ^

5 P+ E$ e1 p; E标题。一般要概括或透露文章中重大事件。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在这片国土上》等。
' z" [; e. T1 O6 q% a5 X" i- p0 q6 Q- I$ \8 w
开头。与典型人物报告文学的开头相似,一般要求描写较大的场面或事件的高潮。还可以交待作者的写作动机来开头,如《热流》。议论入手,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h$ h2 m6 @, a; |

. E- I$ l7 X+ w% D7 j( q) c$ t( C中间。与典型人物报告文学的中间结构安排方式相似,或借用情节小说的结构,或借用“以线穿珠”式结构。' ]5 @* m: Q+ P

- _* ~& T+ \$ M* I) Q6 ~5 D常常借用电影电视“蒙太奇”的镜头连缀手法,以时间为经,经空间为纬,灵活跳跃,称为“全景式”报告文学。《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在同一时间内,展示了不同地点的人们发扬共产主义协作精神抢救中毒民工的紧张活动。又称纵横交叉式结构。
  m7 `+ F# H7 [
1 Y0 w3 V* i. N7 W% U$ M0 b重大事件报告文学,强调交待事件的全过程及其重点,涉及社会生活面比较广泛。它通过事件本身及作者对事件的态度来体现主题思想,事件贯穿全文,而人物刻划则服从于事件展示。写到的人物往往很多,对多个人物进行简略的粗线条的描写。往往要写出不同人物共同的精神特点。写作时一般都采用特写镜头式的描写方法,也就是在交待事件和揭示问题的过程中,把镜头对准一个又一个的人,寥寥数笔,白描勾勒。当然,也要注意抓住人物的精神闪光点和性格特征,常常用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E$ j1 `3 o2 O  m) S
4 U# H0 w: M8 p. J) g% o所谓重大事件,往往是需要歌颂的社会新事物,当然也有不少对历史进行反思、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阴暗面进行暴露的事件,更可能是歌颂和暴露兼而有之的事件。如《历史沉思录--井岗山红卫兵大串连三十周年祭》、《丐帮漂流记》和《大兴安岭大火灾》就是这样。8 x. u" s# y' j9 I
* L; Y( M, c+ b) Q3 G% I" p
结尾。常常是主题的总结和升华,或者一种感慨和展望。9 @1 B! c* g8 J. Q' j4 J
* S6 z. G4 b  r$ ~% ]- W, E8 o
社会问题报告文学模式
* ~$ |2 r9 A5 A: f& a2 E- g' s% m$ w" P1 x
标题。突出表明这类报告文学的特点:颇具气魄,一揽无余。如《白夜--性问题采访札记》、《神圣忧思录--中小学教育危境纪实》、《强国梦》等。0 F5 z, y, o0 p+ U. S$ Q
4 ]* {# o8 \+ _1 h* ?8 [2 t6 E
开头。议论为主,宏观把握。常以一个细节引起。7 g) q& y2 B1 e

0 A! C2 Z6 M' e" k+ x) ]( Q3 D中间。综合表现社会问题。从某一社会问题出发,广泛采访,综合研究,以宏观的表现和理论的升华见长。随着八十年代经济及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原来长期被封闭的种种社会矛盾一一暴露出来,开放搞活政策也给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背景。诸如物价、教育、留学、人口、住房、独生子女、家庭婚姻乃至妓女、吸毒等问题,日益引起人民大众的关注,更激起报告文学作家对社会生活深层开掘的勇气。这类报告文学继承了我国报告文学作为“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分支的优秀传统,忠实于生活的本质,坚持题材严格的纪实性。作者往往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收集同属于一个社会问题的社会现象,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的主导下进行选择、提炼。! v' ^5 L4 P$ n" j# s: ]! Q' _) R

/ c* g. R9 R6 B6 f  o结构常常采用“全景式”、“卡片式”。
" D  U5 s! F4 t/ `, ]2 [) U- u  @% K: M2 [# Z$ o
人物形象往往较多,与重大事件报告文学一样,要求写出共同的精神特质,写出各自的个性和语言,服从于全文主题的表达。% i3 E% h8 U. D

; B- V0 k( @' O) w; d6 U7 \8 \/ H具有宏观全景的气魄。然而,易于产生贪大求全、罗列见闻的毛病。要有理论的升华、形象描绘的细致生动。不能过份追求轰动效应。要以严肃和求实的态度来写作。
! E9 y2 q. z8 ?* g) g& o2 U6 m: w. d+ e8 O/ ]( ?0 |0 A
结尾。往往重申和强化问题,引人注意。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的写作0 v) n: ^! m! |$ |" s4 F% [

" I; O& G& }! y8 n3 o7 ]  K& Q第一节新闻概述
) i2 T, B6 ^# u3 D, w; K& K( D3 ]4 r- P' b
一、新闻定义
) s+ d/ J8 F$ l- D8 j2 w
2 D& s0 g! U9 b" F2 _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T: g9 a& q' }7 n8 Q- G, S6 H
. W! R$ f1 u! L' o; y$ H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
! C: C/ K. x4 Z2 Z* ?
2 x1 R, [8 q( l) b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 B+ J5 d: k$ k3 C6 ]
+ B2 Y, N8 G4 F8 v7 E: l: ]4 i8 Z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4 |' _8 x% U* p% \1 s& ^$ R# m& @9 Y% m4 J0 I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4 y- c$ s* f/ d4 J' I3 ]# K' S( s8 @1 b8 x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 A/ e* Y% ?$ r7 t
% M& M; F0 `# T: g% J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n9 H  H4 w/ \0 {0 Z

$ @* b8 T" f; i+ m《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 m0 G# f8 Q, I. j. \, B: f6 h) S( l# z2 _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 k" Z# ^; s. `5 i9 M; X$ j" K/ @3 O: ]! x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9 h3 H  A/ ~6 z6 u$ q! x! Z

$ k  \# b5 O; h& G! |)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市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新的诠释:
2 s  ]7 W7 y6 W# D# |7 X: a) Q+ M7 Z+ c" d, F# S. Z2 R% t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2 ], u: E8 M, d- H5 X
( ]! K; t( u4 a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会效果”,这些是对陆定一定义的有效补充,然而其偏颇也是显而易见的。综合上述种种看法,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小结为:
6 J$ N2 `; H1 K- V& D+ G0 ~4 P) e( C/ t+ s3 I8 d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 i' p5 y. ~' ?, h/ s/ b" G6 ?5 c$ R9 v  F- h6 P1 r3 B2 B$ F
明确了新闻定义,我们再来区别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 k% q2 M: U) O$ n( a) z+ Q- n* _4 o' `' h+ Q$ G; R- ~
二、新闻价值
/ ^) g5 @* \/ W& i) U: c( x% k2 A
对新闻定义的不同见解,尤其是社会主义新闻学与西方新闻学对新闻定义的根本分歧,归根到底是由于对新闻价值的不同认识所决定的。
) L& M- V8 ]$ I( r# b+ e2 }8 y3 z+ H( V, ~9 J# J
西方新闻界认为测定某一事件和某种思想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
! s; V) X5 A9 `2 F$ F3 h* M) r2 t
- _4 d3 b# @2 E. G' \(一)时间性:报道最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时间愈近,价值愈高;1 c7 X+ G1 ^7 M4 ]/ g
" K3 y9 b5 D" t2 x7 S3 o6 U# _
(二)显著性:报道对象要有声望或出名,人、地、物等愈出名,价值愈高;1 W' [; p2 o  H, V  V& n/ i

% D, D/ |- b/ T(三)接近性:事实与读者在空间、关系等方面愈接近便愈能引起兴趣;2 F, t  `5 }! W

0 Q/ V+ N  [$ Z% X(四)新奇性:冲突、异常、冒险、变动等能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
+ }- @. T# q6 L. J! |5 ?3 q  H- `0 V& F3 T  D# Z# h) s
(五)重要性:能引起震动,影响很多人的事件;
/ f) S1 c$ Q' k/ K
4 D* Q7 Z' E0 v+ L0 D" x1 ]. R(六)人情味:悲欢离合、幽默、悬念等带有人情味的生活事件。在这诸多的因素中,“读者兴趣”是衡量新闻价值的唯一标准。我们在借鉴其合理性的一面时,也不能忽视这种“新闻价值观”导致的负面影响。0 t9 |7 I+ U+ i1 S! N

; z. W# Z, H1 P& |: Y3 Z社会主义新闻学认为,新闻价值就是选择和衡量事实是否报道及如何报道的标准。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即事实本身的重要性、影响力和新鲜程度等;二是读者接受新闻后的受益程度,即新闻所引起的社会效果。前者是先决条件,但没有后者前者也失去了意义。概括起来社会主义新闻学认为判定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 q, |: n. X/ ~8 E/ J9 {
# r7 P* F* q/ `$ U# u(一)指导性与思想性: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1 t0 }+ g& N. [2 T7 H4 _

& R# k; M* [. H: b  T(二)重要性与显著性:内容重要,社会影响大;) E7 O& F" q  T3 p& u- ^
: o) `, J- L! k
(三)普遍性与迫切性:反映群众呼声,关注社会热点;; G& M2 y& v, H! `- P; c: }) R
: r+ l' g5 i  G8 k7 d! b
(四)知识性与趣味性:传播高尚的、健康的、大众的知识与情趣;( d1 O& e9 p: ~& q$ y

3 g* s* b4 @  p# P3 Q(五)时效性与真实性:坚持新闻的“真”,突出新闻的“新”。9 D5 V- u9 d$ u

. w# l" O+ J( Q& O0 {* p三、写作原则
+ k; K/ M9 s7 m$ `, S( l; U2 M
  S; q! Q  P$ y" M$ T(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执行党的宣传纪律;
8 D( S: n6 H0 f- I
+ K9 R5 w6 D. z1 S$ n. g(二)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 @% t0 r# ^' N; u% _; f/ K5 i

5 ^1 Z& |9 X" p! j. E8 ](三)迅速及时,讲求时效;$ \8 b1 j: B' p7 x/ g5 U

2 E( h: o: ~$ G+ N/ g4 V/ Q, r(四)在写作技巧上遵守以下10条写作规则:
, o0 Q8 l, j, b7 l$ s! l1 e
8 y* m3 A+ P9 L: l% [+ h  V& l* ?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 F4 }% j- h7 t! O  V5 a. X
. U6 \7 z& h+ X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T/ H( P4 k: m4 n2 P+ j  F# L4 \- F

# E. v/ f  D3 ^$ a7 _# e; Z% l3、要表现,不要陈述。
2 X7 w  x1 ]9 z8 \) B3 [  l9 i$ L& T) m1 |4 t1 H/ ^
4、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9 b( o' Q! C7 D

& J3 [7 s9 [' p" ?* B5、把精彩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 ^- f0 b% T7 {

2 \! d5 t8 J2 y3 a4 f9 e7 [6、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
- r! [  c" {2 r2 w# R5 F8 S, d
1 C. M/ `' E% [) K7、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 t# C& ]& x4 O2 C5 R4 W9 k

0 B/ [! o; v( [0 I) j9 T5 x8、尽量避免自己去作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
' j  K9 R" [# s/ m& T9 t
% L& j6 S8 k  b2 C- B6 x9、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  C7 S0 L  P* D, z- F

1 g& d+ k+ t, X) n10、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
+ g: f5 r" F3 ?2 V$ t$ N  R$ g; f+ W0 B& R4 Q/ r
总之,新闻写作要做到四个字:真、新、快、活。% c- O3 j( |' m5 W( Q1 ~1 Y) N

( @6 d9 b, M3 I$ K1 M以下几段话应成为我们写作新闻的座右铭:9 }5 K3 F& K* i/ o, Q
: [/ D" B2 s( p* D3 w% G( h+ d7 t  ^8 @2 a
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列宁全集》第9卷第283页)
7 h8 Q2 D$ D, T/ ]2 K3 `
! L/ x4 Q0 m% b+ E/ E+ r用生活中的生动的具体事例来教育群众“是报刊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列宁全集》第28卷第83页)# Z' k2 N# ?4 h6 \2 M, e. r2 ^

: i" K8 B7 y$ [  c- [6 K7 y& m% y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毛泽东选集》第1217页)
8 r7 z; h% p& M8 s: ~/ E. w. Y/ \, I' J" o
为报道真实新闻而奋斗!(周恩来给《新闻日报》增刊的题词)/ i# T3 b5 L3 ^+ x2 @- t" b6 S! _

8 Z8 s! y, \8 G, H, L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工作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就要坚定地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决策,宣传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业绩和经验。(江泽民《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 }+ s% e5 ^4 \# H; L- X; u1 J

! }3 s4 c* I- q8 W+ R( I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并不否认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特点,人们可以作多种概括,但照我看,除了前面谈到的党性以外,还要注意真实性、时效性和可读性。(李瑞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消息的写作3 u& U* ~) }! u) s  d
5 I, r# M, a( {- z8 i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成为消息的基本特征。- W! ~6 _. `* ^; _! j$ L

" O% L( X6 }# A& q, j# |一、消息种类. j; P+ d% m! D

3 B* }9 f4 H7 ^) ~# O8 j, s(一)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l( h- p% U- c2 |

0 Q6 K3 I7 n" ?- P% g7 k(二)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7 Z! U: x' {9 o
- }" x, R3 h9 e! ]% R* k& \
(三)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 o2 M9 T, [5 @! h' m0 J7 ^! \5 r, \5 @( S
(四)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1 I7 R9 E' [# @! G* z

) J, c2 y7 Z" S3 \& C7 E* L5 h9 K以上四类消息,以动态消息较易写作,可以经常练习写一些,从实践中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 U% t1 C) }+ a" O6 E( g& e. h1 c, ]" E, x$ t* P& x% P4 o
二、消息写作7 w0 f1 n+ @7 B

/ h7 ~1 Y2 l5 ^  N& e8 Y( ?7 E* j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 s2 d* C3 ^% l5 z( L; k( F) t) b; \$ o3 w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 ~! D% V1 k, H7 o& K8 ~0 M
( G% i/ I1 l) U4 A( q% @4 B(一)标题
- u( e$ ~1 D# }! e3 }
4 L  R) z" E% E! V* j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两位市长直接关怀大港“油郎”喜结良缘》(新华社1990 年1月6日电讯稿)、《地球三分钟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杭城新事见新风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 l, w4 n% M) S, U- {% _  S3 ~8 k1 b( S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 z* d2 T8 u; K
6 T+ W. \) I9 v& t; E: V6 S& f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 q* ~  o% [+ J0 {( `7 F
! v/ v4 D, E7 A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t& q2 [% L& L, k9 I
( g$ r! v+ \6 i, e. Z8 K* {% r% i3 g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3 b2 W+ j) E3 ^  g( o3 e

" }0 R8 a# _) _; c) q5 Z(二)导语
" x' |3 i. R! v1 U. M2 B9 |* @& b) q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5 N5 g. G: n. Y& n
. g& w* Z, x8 x$ _. B; u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 o! F- `+ D2 P2 A" g8 |  Y9 F( T4 i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7 p$ l! U5 p3 v2 v
$ \/ G- ~/ q3 `4 Y) N7 s7 j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4 V1 i8 a% t7 x6 [5 R  Z
/ T: a/ K& t$ v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 t5 C9 D9 D" a  r, J2 o
/ K5 S3 W4 S9 q6 V$ Y$ f9 o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V5 F3 N9 ^2 m& |. i: _" f

$ ^6 E3 W1 |, }6 n4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 w, N: i7 `- m- T
: A4 J0 z. G& K( b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1 r* p' K1 |( _

! S7 a! v6 X. c: V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末,导语有哪些类型呢?  m1 p* ~- m9 [
8 O2 {$ H' o3 U6 G) T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 e# J+ q5 |1 v) g
+ y6 d+ L& B: V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5 I1 U' |! O. p

3 d3 ^& p& r9 n4 ^( Q* c- I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 h' [: M/ o& L) B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5 F1 o+ `& q3 k1 _: R( G1 f9 V" r) t1 a" t) O' |% v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
- T2 `7 N6 ~# `. P. o  K, x/ _+ I3 B4 e9 q' T  S& h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8 j7 o$ y% [' U  x# a3 X! }9 i

8 ^$ `, F- M6 C, U! G3 Q# v3 e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1 q4 j( r- q6 V& T9 S
& V# c& w+ |9 ^: L/ M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3 d7 l  E- Q  R, A) U5 E  X2 l, D9 E: E- `0 r+ U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5 c' m/ Q2 D, K. h3 l/ a
% v% z! t+ D+ i. h' n4 V2 {
(三)主体- n% a+ @1 k3 T1 ^0 R

# @' v* j8 F* X$ _% O: l0 K7 g4 E; J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8 n& e3 q; v3 N' f, I% ~5 }

& w7 x; A7 r' O; x9 Z(四)背景1 {8 S3 T9 L/ z+ d
$ p  y1 E' I! T! p+ U  V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 e3 x& D4 s- B: G$ y; R- v. M; h$ N1 W
西方新闻学认为背景就是对新闻事件作出的解释。美国新闻学家赖斯特说得很清楚:“我看不出新闻背景与解释有什么区别。”“解释,在我看来,就是新闻报道的深入化。就是把单一的新闻事件放到一系列的事件中去写”,“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知识,从而使读者能够对新闻事件作出客观的判断。”
- ?9 \2 f2 U) ]; \% e, ^1 ?4 P3 [5 J7 R" g' ~
但是“解释”不是议论,解释本身就是事实,也就是说用事实去解释。所以新闻背景又称之为“事实背景”。3 S. K" F3 a3 \/ s% j- q, A8 P

9 r, q6 Z: K' j/ X2、背景有哪些作用?
$ S0 l6 E8 k2 s' {# b- L
- @' {, z) p, k!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5 R" w8 b* Z3 b( c- s1 d

$ s  \. I9 t7 Y' _) D# G8 l;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 f8 D2 g$ E: T, E; b4 e2 h* s5 c6 ?- z' e3 d" N& T9 q2 D; O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 j2 q- x9 U. ^0 `5 I6 g. m1 K3 k0 Q$ T* g) ^, \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记者是不准在新闻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止记者通过自己来写的新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 S6 m; F: X3 A. d2 R' i  G: e8 {' `0 Q, Y6 E* [
3、背景的类型有几种?常见的有三种:对比性的,说明性的,注释性的。有的新闻学则将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l, n% `1 u/ M

3 Q& Y4 ^  A1 |. v# p1 ?(五)结尾
/ F$ t4 Q0 s, ~6 B; N# ^; A4 H/ V3 h5 S, a1 ~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第三节通讯的写作
% k$ M; n& I7 `) i1 a4 \* J5 w8 n, c' I9 w/ L; V7 [' ]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 ^0 _& J. i' \
6 [6 f4 B) v' d. R6 F" O一、通讯特点/ k; X/ J6 Q. S' N  C; Z9 Y- z1 b6 C; ~
7 b' g! x# x: P  N0 X! A2 M
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z& X7 U& }# r
$ f9 A, s9 B( N2 y, w
1、生动性。
6 n) N/ n3 c5 [* J2 U/ W- T/ @3 S. u3 F) a/ [& m  S1 K$ z* ~
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1 W" `( u" _1 @/ d9 A- j) U$ H* w- F5 g: H
此外,通讯虽然一般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在“见闻”、“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用第一人称。不过其中的“我”主要起见证人或采访线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称的使用也增加了一些亲切感。8 V8 l5 V: o; C8 P+ z" h* y* r

' W2 f0 i; e/ H! j- Y  t: U2、完整性。' W- Q+ n8 e" P) c% E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消息侧重写事,叙述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 F) h& |! V2 w+ W1 J% ?% s1 o( Q1 D" l. [& J( N# j/ Z
3、评论性。" k1 H% v5 a& ], t  `2 y
  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以事实说话,除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8 f  w( T: x. [( k
% h$ r; |$ g' h
二、通讯种类; P0 J' @; m( K) e2 C" y- u

6 c( \  V* o$ m1、人物通讯8 Q6 m/ w, J& {- W4 V

  Y( n% ]! E/ n* ]0 R" X9 K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人物通讯并非仅仅是“名人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在取材上可写“全人全貌”,也可截取片断着重写人物的某个侧面或阶段。此两类一般以人物的“行”为主,而“人物专访”则以写人物的“言”为主。通过记者的专访,记述人物的谈话,从而揭示其精神世界。0 a8 \, l% U! M6 ]/ b" y
% [; d& ~( }4 F8 A- `% T% L" z& ?
2、事件通讯/ |$ r' k" y+ F- r! J
2 P3 d/ l) p& [9 l+ D
是以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事件通讯时效性较强,它围绕中心事件选材,虽不着力刻划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所以它通过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程,挖掘其意义,揭示其本质,进而反映社会风尚,弘扬时代精神。除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外,另有:“工作通讯”,这是介绍某单位先进事迹,传播其典型经验和做法,以指导一般的通讯;“概貌通讯”,这是记述某地区、部门、行业、工程的新面貌、新气象的通讯。报刊上常见的“见闻”、“纪行”、“巡礼”、“散记”均属此类。此外,还有以写一段片断、一个场景、一场冲突为对象的“新闻故事”、“小通讯”之类,它们以生动、快捷的形式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实为通讯家属中不可忽视的一员。# t! c, q9 a  N' v& U
( G! \' ~# O% Q* V( J% C
三、通讯写作8 {8 A+ G5 ]) _/ B" c; n9 B

! F! i/ W: S! S1、关于选材与提炼主题
5 }% d6 m  _& ^9 b0 u$ T1 K
+ t/ R: k9 a: h8 h6 g占有材料对通讯写作来说就是通过扎实细致的采访广泛搜集第一手材料。随后在纷繁的直接材料中剥离出典型材料、背景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要求真实,而且要有意义,具有典型性、指导性,同时还要有意味,具有具体、完整、感人的生动性、情节性。在这般基础上根据深和新的原则提炼主题,通讯才可能呼应社会关注热点,反映时代风尚特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从而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先进的人物激励人,以真实的事件震撼人。然而通讯写的是真人真事,其主题必须从实际生活中提炼而来,不能随意“拔高”,更不能虚构夸大,它永远不能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5 @1 P; U8 U" k1 h2 W

4 V% l& L, Q- }5 {- ^/ ~. K2、关于写人 % i/ t8 F  b6 ]3 i) ?) X+ V+ x

: c0 X& y) [; R7 H, y/ [" c事因人生,人以事观。人与事虽不可分,但在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中的确有以人为主和以事为主之别,为叙述方便故而分之。写人在文学创作中已积累丰富经验,在“非虚构”的原则下,我们不妨可借用其多种手段,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形与神兼备。即不仅要写出人物的行为和事迹,更要展示其精神世界;第二,言与行统一。人物语言、行为表达、传递出人物的思想,而不同的语气、句式、词汇及动作表情、神态等是极富个性色彩的内心表露形式。写好了人物的言与行,无疑是写活了人;第三,画龙必须点睛。如果说言行、事例、情节勾勒出人物的整体形象称为“龙”,那么揭示人物行为意义,指出人物个性特点的评点便是“睛”。“画龙”用的是纪实的叙述、描写,“点睛”则是超脱的议论或抒情。1 \$ x1 W$ m' l8 q6 @7 K7 x

9 @- J* S* }" E: R9 S/ y3、关于叙事
' A0 x2 n% W# X5 c1 H
2 X+ U1 {% j0 g7 u* L+ Y通讯离不开写事,事件通讯更须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起因、人员、场面、结果等,以交待事件的复杂性和社会影响度。叙事要注意两点:3 Q% `3 X8 d- R: |2 W, A1 h
& g4 O/ O8 ]+ Z( ?+ x7 ?3 M& C
第一,理清主线、丰满细节。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因有果,有人有事,头绪多而关系复杂,作者须理清主线,按事件原貌将其完整地、动态地、立体地呈现给读者。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须选择典型的细节。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必然有几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充分展示主线,使作品丰满而具现场感。
& `9 o: e, e- T. `5 j; c0 j% H
第二,时间为经、时间为纬。通讯须有一定的时间要领因为事件、故事总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纺织好时空画面既是一个结构总是也是一个表达方法问题。篇幅不长而情节不太复杂的事件通讯可多运用插叙、补叙、分叙等手段,充分展开矛盾和利用背景材料,使文章有变化起伏。容量大而情节复杂的事件通讯则常常运用时空交叉方式,以时间推进、空间变换等手段来切割事件,构成若干侧面。经过作者精心的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报告于世。
2 m* u! s; Y9 q3 |5 C
. z: g0 }' U9 }7 U显然选材与提炼主题是各类通讯写作中必须面对的,而写人与叙事则因通讯品种不同而有所侧重。但是通讯的写作模式也必然带来约束,因而通讯的散文化写法亦开始为人注目。所谓的散文化倾向有以下几个特点:7 r4 {; @; N$ F: j
! J& m3 d- m) e1 r5 Q) h
(一)生活面更趋广阔,
# f8 ~# t7 U' M# P) d
$ @. z0 Q5 T8 D+ d7 ?0 a* l6 ~(二)结构不拘一格,1 r5 w6 s* k4 d/ h) c: ^- O9 }
' o6 \1 \% V- O
(三)技法更多样化,
( t! w. @" J! @
+ g- o: j& H$ m(四)报道呈系列化。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写作
- g5 v5 {6 U2 R" x0 N* `( Z
) }& ]. \% v" M+ ~  q9 t  F& O第一节 诗歌概述
* b8 ^) F2 H7 `* Y
+ d4 s4 a7 n* B: F" q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诗言志,歌咏言”(《尚书·尧典》)“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汉书·艺文志》)' Y6 X* D1 J' E, f9 N& X+ r
( G- j! x1 e2 F/ a! {& F. d/ e/ u5 v( g
诗歌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价值。“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孔子提倡“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劳动者也重视诗的作用,“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我国历来强调“诗言志”。言志的诗必须具有从思想感情上影响人和对人进行道德规范的力量。“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诗论》)
9 I' V2 i8 T5 S0 V7 V; K$ U3 [8 n: f" A5 N  R1 S) B( r3 O
诗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7 i- `6 p2 `. p0 m- {( A9 |
; r" ~3 {0 ~9 b" P+ ]0 B7 j0 K$ I6 q4 y(一)思想内容的集中性。诗歌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表现。“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吴乔《围炉诗话》)诗歌思想内容的集中性主要体现在:它是通过创造意境(诗的形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意境,就是内情与外景的水乳交融,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就是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启示力的富于诗味的艺术世界。+ V4 L1 ^7 s2 A5 G/ T( `5 o. O3 N

" J+ z3 z3 @( ?, ~(二)表达方法的抒情性。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样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诗贵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别林斯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诗的创作贵在自然流露。诗的生成如像自然物的生存一般,不当掺以丝毫的矫揉造作。我想新体诗的生命便在这里。”(郭沫若)诗歌的抒情与其他文学样式的抒情相比较,其表现特别强烈。) I- t, `6 ]& I# P( V! G& x# p( s

0 w2 [  p! e8 X1 V(三)语言形式的音乐性。诗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毛诗序),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一个基本特点。马克思说:“既然你用韵文写,你就应该把你的韵律安排得更艺术一些。”鲁迅要求:“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总之,诗的本质是:通过精心制作的语言,形象地表现独特的思想感情,巧妙地从特殊中显示一般,使自我的感觉世界和情感世界达到和谐与统一。+ [. S( e# N- `2 h3 S& c1 B/ }8 ^
5 x+ `. B+ `! D
第二节 诗歌的写作/ V! d& \2 C  l
8 `, j: L, l4 U$ a6 T3 z
初学者怎样学习写诗呢?" |8 ]9 {: y- X
# k9 P* a0 \3 o% A' r) l( a
一、捕捉和创造诗的形象% e; A6 }! k  W' d

% O& i# K1 H4 g: J& [(一)诗用形象思维写作
: j( C) p' p; y) |
* w2 n7 _- o& B6 o0 g别林斯基早就指出:“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这就告诉我们,写诗要用形象思维。所谓用形象思维,首先指的是深入生活时,要对生活进行形象的感受,形象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
- i# C, M* a( |; T9 n) X* O1 T& k! ?' |6 C
进行形象思维,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善于进行形象的捕捉。艾青指出:“形象思维的活动,在于使一切难以捕捉的东西,一切飘忽的东西固定起来,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象印子打在纸上样地清楚。”因此他说:“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能捕捉到新颖的形象,也就有了写诗的素材。那么怎样才能捕捉到形象呢?这就要靠灵感。马雅可夫斯基举过一个捕捉形象的例子:大约在1913年,他从萨拉托夫回到莫斯科。
4 h; d8 }1 {* q4 a! T2 c2 k6 o8 S
为了对一个在火车上同路的女人表示他对她完全没有邪念,诗人就说道:“我不是男人,而是穿着裤子的云”。说了这句话之后,他立即考虑到这话可以入诗——但他又担心这句话口头上传出去白白地滥用掉了。那怎么办呢?他十分焦急,差不多有半小时,诗人用许多问题问那少女,直到他相信自己的话已从少女的另一只耳朵飞了出动之后,他才放心。两年之后,他用了“穿裤子的云”作为一首长诗的标题。2 a8 a& L" c# M! R

9 x2 Q7 I0 V7 _" e- Y$ P(二)诗是“想象的表现”亚里士多德说:“诗需要一种特殊的赋予,或其人有疯狂的成分,或者使他容易想象所要求的神态。”雪莱:“一般来说,诗歌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布莱士列特:“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别林斯基:“在诗中想象是主要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诗人的想象和科学家的想象不同。培根指出:“诗是一门学问,在文学的韵律方面大部分有限制,但在其他方面极端自由,并且和想象有关系。想象因为不受物质规律的束缚,可以随意把自然分开的东西联合,把联合的东西分开。这就造成了不合法的配偶和离异。”雪莱也说过:“诗使它触及的一切变形。”安徒生在他的童话《创造》中写道:一个爱写诗的青年人,因为写不出好诗来而苦恼,于是去找巫婆。巫婆给他戴上眼镜,安上听筒,他就听到了马铃薯在唱自己家庭的历史,野李树在讲故事,而人群中,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在不停地旋转。这里说的其实是,要做一个诗人光凭常人的听觉还不够,还得有诗人变形的眼镜和听筒。所以,我们写诗,既要对生活特征观察得很精确,而同时又不缺乏把这些特征加以变化的勇气。由于变形,诗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的意义。例如臧克家的《老马》:. H# U  l1 O3 h3 L' x4 W

4 y6 |3 r8 y$ z; B* e* d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_+ t1 e9 F/ y( m$ I( l/ X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4 }4 p8 ]% K9 ]6 Y3 g1 Y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7 }- f! r/ @( A- c  Y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 P1 G( k( U" j8 Z: K- L- x/ h) w8 E( T0 q" @
这里写的并不仅仅是一匹可怜的老马,而主要是写三十年代北方农民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素质。“老马”是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1 ?& p6 v; p3 b; j' D
; Y% b# R0 b# h$ {(三)诗歌形象的创造马雅可夫斯基在《怎样写诗》中对青年作者说:“应该使诗达到最大限度的传神。传神的巨大手段之一是形象。”艾略特认为,创造形象就是“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具体方法很多,例如:虚与实转化;人与物转化;物与物转化;内与外转化;大与小转化;远与近转化;少与多转化;部分与整体转化;历史与现实转化;现实与未来转化等。! H8 A1 T8 ?# r! k

- O! P/ J; I; w. k, W需要强调的是:诗中的诗人形象和景物形象都是为表现情感、情绪、情趣服务的。诗的情感性重于形象性,离开抒情需要去胡乱堆砌形象,只能损害诗歌。( n* c* l! N3 u* F$ g  I  N& x0 u

( n; p" N2 b* f: N5 d二、巧妙地进行诗的构思# K( r0 K  [" |0 ?" r

5 {1 h& U! @- P0 U  s: q(一)诗的灵感, }" A  s2 t7 B# u0 i  ^& @+ w
( o# T; Q- u' i1 E6 ?1 C
构思是诗歌创作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阶段。构思是什么引起的?简单的回答是:创作的冲动——灵感的爆发。8 n4 b  F* [: B, K7 p

* T- }' n  P, B( S艾青说:“所谓‘灵感’,无非是诗人对事物发生新的激动,突然感到的兴奋,瞬即消逝的心灵的闪耀。所谓‘灵感’是诗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愉快的邂逅。”(《诗论》)3 F1 n0 x6 L" Q1 `
  
$ v% r$ @+ s( S, x对于一首诗来说,灵感是因;对于客观世界而言,灵感是果。由客观世界获得灵感,由灵感开始创作。这是诗人写诗的过程。在“灵感”爆发之后,创作就进入具体的构思。  {+ s% e  v  I) z* Y

2 J9 v8 w7 ~* H  P) p3 J(二)诗的构思诗歌构思十分重要。诗人郭小川在《谈诗》中说:“诗是要有巧妙的构思的。”“你提到了构思,我觉得这是抓住了关键的”。关于诗的构思的内容,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首先关于适合于诗的构思的内容,我们可以马上把纯然外在的自然界事物排除在外,至少是在相对的程度上排除。诗所特有的对象或题材不是太阳、森林、山川风景或是人的外表形状如血液、脉络、筋肉之类,而是精神方面的旨趣。诗纵然也诉诸感性观照,也进行生动鲜明的描绘,但是就连在这方面,诗也还是一种精神活动,它只为提供内心观照而工作。”什么是诗的构思方式呢?诗的构思方式是内心体验。黑格尔说:“诗既然能最深刻地表现全部丰满的精神内在意蕴,我们就应该要求诗人对他所表现的题材也有最深刻最丰富的内心体验。”“诗人必须从内心和外表两方面去认识人类生活,把广袤的世界及其纷纭万象吸收到他的自我里去,对他们起同情共鸣,深入体验,使它们深刻化和明朗化。”(《美学》第三卷下册,第54页)所以,诗人写诗虽然“并不是每首诗都在写自己。但是,每首诗都由自己去写——就是通过自己的心去写”。(艾青)遵循这个构思方法,在写作抒情诗时,由于抒情的真正源泉就是创作主体(诗人自己)的内心生活,诗人应该只表现“单纯的心情和感想之类,而无须就外表形状去描述具体外在情境”。(黑格尔《美学》)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诗歌构思的过程包括以下的内容:2 A& Z0 c% _- a7 w; B

" U& V" j6 v. L  S2 Q4 _4 Z8 L; W* u7 u
(1)提炼诗情。就是从一般感受中寻觅显示一般感受的独特感受,从共同感受中寻觅表现共同感受的具体感受。如艾青的《自由》。
$ v4 l+ D/ c6 }' R7 Z# e8 ~( a4 t2 a) Z
(2)选取角度。抒发诗情应选择合适的角度。一般地讲,有两个大角度,一是直抒胸臆,诗人直接站出来抒情,如闻一多的《口供》。用这个角度写诗,应忌空泛,要创造出鲜明的个性化的诗人形象,否则容易直露。另一个角度是象征寄托,借物寄情,借人表意,借景写感。如前边提到的臧克家的《老马》。$ {& q# W; M) }
8 n* ]& T6 J2 B$ P# H& i
(3)布局谋篇。诗的开头、结尾怎么写,各部分之间如何组成有机的整体,需要认真考虑。这就要思索:在这首诗中,我用什么把诗情串连起来?一般抒情诗,“总是以情绪(感情)的变化的层次来贯穿的。”(郭小川《谈诗》)
0 U' _2 O, Y5 N: w0 X3 t# a1 }
. S# R8 J3 ?, j) O(4)锤炼语言。语言是诗的表现的最重要因素。在构思过程中极为重要。我们将在本章第三节作专门的研究。
$ Q4 }+ C, N# ?/ v2 B
  ?) \& x3 p4 `: Q5 ?: \  y: o1 M写诗应该重视诗歌构思的技巧。郭小川主张:“没有新的构思,没有新的创造,就不要动笔”。因此,构思必须做到:新、奇、巧。总结前人的经验,有一些技法是可以借鉴的。
0 b* @+ w$ e% r& Z  ~4 U% ?& [: H- U( M, s+ b+ }
如:象征构思,辐射构思,“道具”构思,借代构思,命题构思,矛盾构思,虚拟构思,反意构思,侧面构思,对比构思,对话构思,等等。
+ S* u; ?5 N* Y! D6 A' ?+ I5 m8 S( k0 D1 U7 Y- z
第三节 诗歌的语言% v% H) b5 H0 m+ N, T

$ z5 u# w/ D& e" D0 n4 @% c“诗实际是一种语言”、“作为诗的观念的传达手段,文字这个因素也和用在散文里的表现有所不同,它在诗里本身就是目的,应该显得是精炼的。”“诗也不能停留在内心的诗的观念上,而是要用语言把意造的形象表达出来。在这方面,诗又有两种事要做:第一,诗必须使内在的(心里的)形象适应语言的表达能力,使二者完全契合;第二,诗用语言,不能象日常意识那样运用语言,必须对语言进行诗的处理,无论在词的选择和安排上,还是在语言的音调上,都要有区别于散文的表达方式。”(黑格尔《美学》): _+ _8 b" H* `$ P/ d/ R

0 g, _" ^% e5 J$ I诗的根本语言是意象语言。意象是具象化了的感觉与情思。意象语言具有直觉性、表现性、超越性等特点,它更应该符合诗人主观的感觉活动与感情活动的规律,而不是客观的语法规律。这是诗性语言与实用语言的本质差别。所以,诗歌这种艺术无法以日常实用语言为媒介。
) ^1 E4 L' D& J; m5 j! P: f7 h' ?" Z/ f+ p# `' e4 Y, T
诗人只有对实用语言加以“破坏”、“改造”,如艾略特所说那样“扭断语法的脖子”,才能使之成为诗的语言。为此,作诗必须研究诗的语言修辞,也就是要掌握诗的语言的表现手法。诗的语言表现方法主要有:比喻,起兴,借代,反衬,象征,通感,矛盾修饰,虚实组合等。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修饰方法,它们都有助于诗情诗意的表现。习作者唯有通过阅读、研究和多写才能掌握诗的语言修辞技巧。写诗,不仅要重视修辞,还要重视词句锤炼。古今的著名诗人都注意诗句的推敲和锤炼。诗句的推敲,决不是单纯的形式技巧问题,它与诗意、诗味,和表现诗的主题密切相关。像“黑夜过去了就是光明”这样一个意思,如果平白地直说出来,会令人觉得淡然无味,臧克家反复寻思,最后才把它写成:“黑夜的长翼底下,/伏着一个光亮的晨曦。”
9 d) {( u$ M% i, i+ T. N1 C0 ^4 R( j
诗歌的语言是最本色的文学语言,有其特殊功能:
/ |9 J; ~4 n5 ]. m6 z" M5 V$ }
: }9 ?1 A' u8 p1 Z0 e' u& E) I/ ?A、抒情,接近于描绘功能小的音乐。
& L' O+ U7 u# P- oB、有机信息系统,一个字,能产生神奇效用。如“朱门酒肉臭”中的“朱门”,成了统治阶级的代名词,有很多含义,还有作者和读者的感受。  
4 i; b" R2 P. g' A' CC、独立审美价值,可以把玩。小说可以抛开语言,复述故事,而诗歌不能离开语言。
. G9 K+ ?9 J% [/ y7 n# m- vD、总的要求是表现个性的心理感受,具体要求有四:# V. G( C$ `* c* K' [" u
) Z4 Z0 _$ K6 e7 G6 U
一是多义性,既有表层义,又有深层义。主要用象征手法。如松梅雪竹、长城、百合花等。传统象征过于理性,形成僵化的套路。还有暗示、双关、婉转等。6 e7 h1 L* n3 |5 `
0 q$ B! R9 z& S+ f4 y. }1 f% j% C" s
二是跳跃性,超过任何文体语言。因为表现心理快速活动。不要任何介词、连词等中介质--关联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还可以逻辑混乱,任意交错。如时间和空间交错。如《背时的爱情》中诗人与古代的美人谈恋爱。, o7 T# b/ k3 l3 u1 M' O

3 d# E4 v. K' W6 D; V0 [三是可感性,要有色彩感、立体感和具体感(化抽象为具象)。诗中有画。* R' L7 P: U0 \& S0 @* x
. V, J7 I% X; d" Q& ?5 M
四是音乐性,既有内在音乐性即情绪的律动,又有外在音乐性即声音的回环(押韵、节奏和声调)。对原始感情起一种节制作用。节奏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事物的节奏和人的生理节奏--呼吸的调节及运动感觉的反映,是音组和停顿的有规律的安排。一字一音节,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构成一个音组,每组后面有或长或短的停顿。古诗:五言“二、二、一”。新诗自由开放,独特创造,变化中有规律。# d% C, b4 G  }& Z2 Z
/ Q6 t: O/ Y3 l4 }! w7 J! R
诗歌的音乐性的作用是对原始、粗硬、强烈的感情起一种节制作用,使之转化为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加深诗味,唤起读者的审美注意,把一些实用的非诗的想法排开去。
: \3 Y: O4 h: s( X1 g
* F4 o; n8 _0 A* g内在音乐性是内心情绪的律动,即高低起伏、长短快慢等。
, W1 o) y$ o' D) q7 \( L
3 q" C; w9 D( X" ~: W外在音乐性主要表现在声音的回环上,可以说是一种数的比例关系。主要有:
1 I/ g- k, k, v6 E7 G1 P4 ~$ v+ w5 |" q5 h
押韵是使相关诗句末尾一个音节韵母相同或相似。对待押韵应持开放的态度,尊重诗人的艺术追求;只要完美地传达出内在的情感,可有可无。无韵崐诗可以其它手段显示音乐性,如诗行排列。0 E  N2 o2 m5 v7 J9 v

( n0 ]4 ^; W1 x首先要选韵。同类的韵形成韵部。现在通行的是十三辙,即十三类:中东、人辰、江阳、言前、发花、怀来、灰堆、遥条、油求、梭波、一七、姑苏、乜斜等。每个韵部发音部位、开口程度不同,音调音域也不一样。有的响度高,昂扬、亢奋,如江阳、发花等。有的响度低,苦闷、沉重,如灰堆、一七等。要因情选韵,因情变韵。2 O  B0 g/ M/ b+ L& g) O
9 M$ e8 q/ v3 {# d. ?' N. V) P
其次是转韵。较长的诗,情绪流动变化,这就要在语音形式上体现出来。如果一韵到底,易于给人单调、疲劳之感。转韵可以使文气一振。如《春江花月夜》,四句一韵,流丽婉转,委婉缠绵。% ~% O& I0 ]3 f3 p# Q/ F
, R& L8 j9 J, b7 d2 [! s
再次是押韵方式。主要有连句韵--每行都押、隔句韵--古代就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要求、随韵--两句一换如信天游、交韵--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韵、第二行和第三行押韵等。其它还有抱韵,第一行与第四行押韵,第二行和第三行押韵。这是西方十四行诗的正宗韵格。
: Z2 \/ b, c1 w" ?! n. [# O6 h
声调 发音过程中音高和音长的变化。沈约《四声谱》最早研究这个问题。新诗只能注意而已。特别是在朗诵诗歌需要时。
- F: b/ @  m' T, x8 |. w$ O! l
  B# ~! D5 J, b5 o- W. m6 W节奏 本是音乐术语,是诗歌外在音乐性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大自然和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有节奏。诗歌的节奏是事物的节奏和人的生理节奏--呼吸的调节及运动感觉的反映。2 W0 {8 X  V5 n; v: V) y# u+ h

' T8 O" k( ]8 L) I1 }( c诗歌节奏是音组和停顿的有规律的安排。在汉语中,一个字一般是一个音节,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构成一个音组,每组后面有或长或短的停顿。6 z7 Z. C, ]1 I: f

& G5 ?2 v3 B& p7 i! ^古诗的节奏:五言“二、二、一”;七言“二、二、二、一”。$ i3 Y3 z3 i1 Z
( \! C- M! Q2 m' f  h+ l
新诗的节奏:自由开放,独特创造;每行大致相当,变化中有规律。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第四节诗歌的分行7 b  h) s5 o% }6 B" r9 U4 z/ G
5 V5 O9 ^% H( ?; B4 ]- Q
新诗没有古诗词的固定音乐规定,引进西方分行,加强节奏感和旋律感以达到音乐性的效果。8 N5 m" X& r2 w3 F+ @; G. i0 E
7 [- U2 }+ _7 T. Z
A、分行适应诗情而长短、疏密、参差。诗行遵从诗歌内在律--情绪节奏,其外形是将内心情绪视觉化展示出来的结构形式。惠特曼表现开国时开拓豪放、自由浪漫的情感,诗行很长,犹如新大陆疆界的广阔苍茫。马雅可夫斯基表现了十月革命的剧变,诗行呈现楼梯形,起伏大,参差不齐。
$ a% N3 ?" h% r4 w) s
: X$ Z) k: N+ Q# X0 PB、诗行运用省略、跳跃,随意性较大,产生新的结构意义。如上下诗行并置产生新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9 t4 U& M+ n" s5 @9 q) s6 M

' u1 N3 Y" T9 R  x* O1 aC、分行把视觉间隔化为听觉间隔,显示节奏。这是在阅读中产生的效果。连在一起读就无法显示节奏。
; x# `# T7 t- |/ C
& Y4 e+ L8 Q) H7 m" f8 aD、分行引起审美注意,让人用诗的心理来欣赏。
7 k) w# ]; `/ v6 J; U: ]& _* T2 X; K2 I
要求:
0 |4 _1 ?3 C0 Z. @& ~/ Z) e- [9 ~6 h1 u0 h% ^/ T0 \' ?
A、注意行与行有机组合。关键是跨行--一句话占两行以上。这是为了让人停顿,集中注意力去欣赏下一行--强调最有价值、最光彩的语言。
& I3 i; k6 P) \: @. K( J5 I* Q: {/ K* Y( E( F& c; P- V
B、分行是发展变化的,应有独创性。如传统的情绪图案,变为象形图案和会意图案。0 F" e+ S! Q; Q# U1 D) Y
6 k6 Z4 o; C  y  l4 _9 r
C、分行更重视诗的视觉效果,从“听觉艺术”变为“视觉艺术”。这是因为新诗内在的复杂性和多层性,难以直接通过朗诵来表达,只能用文字排列来保持诗意。卡勒(美)认为,一段文字是否是诗,未必取决于语言本身,而是取决于文字排列即视觉形式。
. [7 B4 w6 T4 |/ c
$ L0 V. }$ h9 ?: A" a/ K第五节诗歌的模式
3 V7 F( `1 V  u" d& W3 |7 D7 J" p6 P' J+ @
象征模式) z5 D$ l% t2 F) X4 A2 e5 A
! E3 P! D6 {4 d' w+ Z6 O3 O
这一模式可以说是诗歌的传家宝,又称多层式:在文字符号的视觉层面上给人以形像,同时在联想的深层给人以意义(某一实体事物或精神内容)尽可能无限的概括和包涵。象征体是表层的、明晰的,甚至可能是被传统理性所规定的,如梅兰松竹、长城等。而被象征的本体却是隐蔽的、模糊的。两者关系要有任意性,便于发挥创造性。天才诗人把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外意象通过类似联想起来,形成令人称奇的构思。关键是抓住两者之间共同点,而其它属性相距越远越好。
+ R7 P, S  N0 s, T6 f
8 c4 @$ c7 c/ v) d% R1 [中心方法是选择形象,形成象征意象。意象,又称艺术形象,可以说是构成文学艺术大系统的细胞。意——人的意识(包括情感。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的审美需要和认识需要),最终在文学艺术上表现为作者个体生命的投射和表现。象——客观事物,外在于作者,但最终为作者生命本质所对象化。两者结合为意象,而两者成分的多少及关系的隐显疏密等造成了两种基本上的文艺创作方法,即重意的浪漫主义和重象的现实主义,也成为表现论和反映论的渊源。象征意象比一般意象来说,有特定的要求:成为全诗的中心形象。最佳象征意象,其涵义是无限的,尽可能表现作者内心世界,成为一个艺术个性的宇宙。& w8 }& c! [) Y$ b' r/ E
" u2 e9 I; g# v* o4 V0 x6 `; i
一般来说,这类诗歌标题就写出了象征体(甚至是人物)。但是,内层的本体即作者个体生命的感受才是诗歌真正要写的。
  \" F, V2 ^. S- y1 a
+ H) X/ ~4 t/ ^* V; }: w2 x横断模式  X3 \! p9 m1 @- @7 [

0 H: h3 t$ Y( w% o" J这类诗歌截取一个生活片断或者意识片断,描写一系列形像,或者使用一系列比喻,以抒发作者感情,表现作者的意识。许多写景诗正是这样。要尽可能创造意境。如杜甫的《春望》。" e+ A, }2 `: A% C+ Q6 D

, A+ [& z5 n: o2 l9 {# U1 J纵贯模式* Q2 @7 e; i7 @& z( s

; x; O" V7 b. l这类诗歌以作者观察点的推进为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空间的展开,把所见所闻所感触融成一体。如贺敬之的《回延安》。这类诗歌一般较长,多是叙事诗。- |7 V4 f3 F* C9 c9 L

4 U" _% R0 w$ @" c' y! g7 I升华模式
, k# p. J. X+ x7 q4 a! ?7 c* a2 ]% e6 h8 _/ \
这类诗歌一般分为两部分,前边是较平缓的铺垫,后边翻出新意,造成引人注目的突进,使情思与意境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言志”的旧体诗词大都采用这种模式,前边写景,情景交融,后边写“志”,志中有情。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7 V' v+ ~+ X( p- V$ ?4 C" B8 C5 I
1 y+ e0 f- ~: o* M" e2 {串珠模式
$ a& K: H) Q/ E4 U) H& S
' e" R5 B- F3 E% I这类诗歌由几个并列的相同结构并有部分相同诗句的部分组成。反复咏叹。《诗经》较多这类诗歌。
8 w" w' l8 [$ D* U; q- ^, ^  x) M1 c3 x7 Z0 s0 j! t: d; H2 ]
自白模式
; w6 c  h' _- h, n. m( Z
- ~, P! m# ~& W1 Z# v# E- Z直接抒发感情,使用论断式的议论,又称议论模式。渊源流长,浪漫主义大都采用抒情化议论,即自白。政治诗、哲理诗许多属于这种“传统自白”。这种自白不容易写好,首先作者必须达到一个时代最高层次的认识及体验的水平。在西方现代派中,惠特曼的《草叶集》承前启后,大量使用自白,以至于美国诗歌自50年代后以艾伦·金斯堡的《嚎叫》为代表,形成了自白派,占据主流地位。我国80年代“第三代”诗歌大部分都属于“自白”诗。与前期浪漫主义自白不一样,当代诗歌中的自白可以称为“反传统的自白”:有意摆出反传统——反对文化、审美、个性、理性乃至诗歌自身的架式,其实不过将题材限定在个人生活体验主要是本我感受的圈子里。多用第一人称,不拘格律,以日常口语袒陈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甚至隐私,有时触及社会,进行某种程度的批判。“自白”诗歌对语言、形式和意味更加强调,甚至写娱乐性的记录性的诗歌,自称为“玩”诗歌。作为诗歌整体的一种探索,“自白诗”可以说有从社会批判意义转为个体生命肯定意义的历史作用。' S0 n5 m1 r6 ^! B5 u) J1 C

7 v  b/ k& I& n! q4 u! k+ g  u象形模式
* j6 h3 I7 l) R3 F4 [! p  V
. h, p+ T% [- h诗行排列成中心形象的形状,成为象形图案。如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的《被刺杀的和平鸽》。又如台湾诗人白荻的诗歌,犹如一幅山水画(诗行从右到左,字词从上到下),比喻流浪者如远离山林湖水的一株丝杉。, P, i  D: [$ G1 f

" s$ p" U! \5 _5 l/ O现代模式* L9 M7 c, i) s$ T8 u. h( D

- \( P) |8 K; f2 ~从西方现代派诗歌移植而来的。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传统诗歌明显不同,而且认为内容即形式、形式即内容,因此更加重视形式创新。写的是个人与社会、自然、他人甚至自我的分裂和荒诞,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所带来的精神危机、变态心理、悲观绝望和虚无主义。强调表现内心——实际上只是变幻多端,高深莫测的本能(欲望,尤其是性欲) 和下意识。采用的方法主要有:2 v* |( [/ Z4 S* v
①思想知觉化,即抽象的肉感。把抽象观念和具体形象直接结合,“象你闻到玫瑰香味那样地感知思想(艾略特)”。如诗中的“力之舞”、“意志昏眩”、“潮湿的灵魂在发芽”。
5 A9 D4 x1 [  m; x4 J$ _②自由联想。这种联想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为大家所公认的,而是凭个人的直觉和幻觉写出来的联想。如“阳光是从太阳里踢出的足球”。
$ |6 Q! f( |" o③语言形式随心所欲地变化,用于暗示某一瞬间的感觉、想象和精神状态。
5 Q) M& c2 }, i) y4 G, L" S5 ~: I3 _+ Y# `- l
会意模式; [' j6 j' u* X6 s
% H0 y0 t4 w6 W! ?2 f8 q# F7 \. s
这类诗歌的一些诗行排列成抽象的图形,显示某种意义趋向。如《太阳下山》后半首的诗行排列,暗示钟声在大风中高低起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6-2 04:33 , Processed in 0.15365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